康定的桥比较多,从新车站进城要经过向阳桥,下桥,中桥,彩虹桥,将军桥,公主桥,驷马桥等等。其中著名的是将军桥、公主桥和驷马桥,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

1、将军桥

这座桥长10米,面宽6米,处于东大街、沿河东路、沿河西路、公主路交汇点,是阿里布果转山步游道的起点。

将军桥之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念被清乾隆皇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擘”的岳钟琪将军。康熙年间,意气风发的岳钟琪刚三十出头,便率先遣部队从打箭炉(今康定)出发,经理塘、巴塘、察雅、昌都等地直抵拉萨,抵御外敌入侵西藏;雍正年间,盛年的岳钟琪随年羹尧万里西征,平定果洛地区和青海全境的叛乱,之后被授宁远大将军;乾隆年间,岳钟琪先是参与平定大小金川战事,64岁时临危受命二出打箭炉,参与平定西川和西藏战事,推行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后来,康定县政府在将军桥头东为岳将军塑造了一座两米高的雕像。将军身穿盔甲,手握长剑,身穿战袍,目光如炬,威风凛凛地骑在高大的战马上,风月做伴,星辰相随,日夜见证着这座边陲重镇的沧桑巨变。

二说将军桥之名是因川军旅长陈遐龄而来。1918年,陈遐龄任川边镇守使,并封授为“福威将军”衔。1922年,陈遐龄驻守打箭炉,在修缮东关城门时,把“紫气门”改成“康定门”,并亲自手书匾额挂于城门之上,意为“康乐安定”。尽管早在1908年打箭炉已设立了康定府,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康定为打箭炉或炉城,这样看来,陈遐龄算是康定的实际命名者。驻守康定后,陈遐龄在折多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后人称之为“将军桥”。现在的将军桥是1995年夏天洪灾后,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2、驷马桥

又叫升仙桥。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相传汉代司马相如赴长安求取功名途经此桥时,在桥廊上大书立誓:“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后来他功成名就,乘着“驷马”衣锦还乡,升仙桥就改名驷马桥了。

在成都,驷马桥应该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座老桥,虽然我们现在已看不到它过去真实的影子了。横跨在北门的沙河上。沙河是都江堰水系的一部分,因从凤凰山流过,秦汉时称之为凤凰水。河道弯曲,河水清澈,两岸遍生竹林和桃林,很有一番人间仙境之气。

3、公主桥

此桥传闻颇多,其中路人皆知的传闻是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而建。但事实上文成公主进藏是取道青藏路,而人们对康定公主桥的传闻却深信不疑。康定扼川藏公路咽喉,自古就是藏汉“茶马互市”的必经之路,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就是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公主桥进军西藏的,公主桥是藏汉团结的历史见证。公主桥是一座石拱桥,巍然飞架在汹涌咆哮的折多河上。但因长年累月风雨剥蚀,特别是解放后在紧邻原有老桥的上游修了新的公路大桥,公主桥便日渐颓败。1997年底,古老的公主桥重新修复,桥栏涂上了鲜明的红色,描上了浓郁民族风味的花纹、图案,拱桥上端穿桥而过的“龙”续画上了龙头龙尾,栩栩如生,公主桥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站在公主桥上,朝西可遥望蓝天下银光闪闪的雪峰;向东可观看郭达山云飞雾绕的奇景,使人驻足雅兴顿添。公主桥成为康定南门一道精致的景观。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