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山,宋代以前称为“太安山”,位于沙河市西部册井乡白庄村西2公里处,是册井乡与柴关乡的界山,主峰海拔906米,山东为册井,山西为柴关。从山东面的白庄村西望,山体坐西面东,呈n字形,宛如一只硕大的马鞍,横置在大地上,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马鞍山”。在n字的开口处的山下,有千年古刹“封峦寺”、范子侠将军墓。从山西面的柴关乡王硇、北盆水村东望,大安山平地拔起,悬崖陡峭,像一堵高墙纵贯南北,气势宏大,令人称奇。

大安山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大安山高峻清秀,林木茂密,山体石灰岩质,山崖有多处石洞,其中北山的白龙洞最大;山脚常年泉水潺潺,美丽风光早在宋代初年就被称颂。北宋礼学家、文学家石介在宋康定二年(1041年)撰刻的《大宋邢州沙河县大安山封峦寺新建碑铭》中赞道,大安山“山环三匝,水绕两河,岭危峦秀,霞驳云蔚。”“储天地之英,聚毛实之秀,舒夕雾而吸朝霞,轶浮云而清冽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则会稽不足竟其名,天台不足侔其胜,概实灵仙之所窟宅,神明所扶持也。”明末清初畿南名士申涵光诗云:“绝献看横黛,阳泉想喷珠,寄言塞上客,竹杖侍同扶。”宋初开封天清寺僧人守仁云游至此,见此风光绝美,宛如佛祖修行的灵鹫山,毅然在荒废已久的旧寺旁结庵而居开始修行。邑人赵训、石兰在咸平年间出资修建寺。建成后寺庙“堂构斯立,栋宇耽耽,华丹焕焕,金碧灿灿,大像之所兴,众僧之所依”。宋祥符初年(1008年)朝廷下诏赐名“封峦寺”,之后历代多有修缮。鼎盛时有上大殿、下大殿、北庵院、木佛殿、韦驮殿、关帝庙、菩萨殿、戏楼、钟鼓楼、天王殿、莲花池等建筑,有寺僧上百人,庙田数百亩,成为沙河及邻近州县著名的寺院。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