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拉萨除了布达拉宫之外,也不要错过大昭寺,大昭寺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历史悠久,是无数藏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那么大昭寺有哪些历史呢?详情见下文。
历史简介
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创建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为了安置他的两个妻子文成公主和尼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两尊佛像,决定兴建佛寺神殿。根据文成公主的建议,用白山羊驮土填平卧马错湖,就地兴建佛寺。
公元647年,建成“惹萨珠囊”,意为“白山羊驮土幻显寺”,即大昭寺。“惹萨”一词也渐渐在九世纪前期演变成“拉萨”,意为“佛地”、“佛土”。现有建筑面积约为21500平方米,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遗物,殿内中心部分仍保持原来式样。主殿觉拉康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身量紫金像。
这尊像原先供奉在拉萨小昭寺内(小昭寺由文成公主亲自督建,就在大昭寺附近,现寺已毁。),松赞干布死后,谣传唐要出兵取回佛像,藏民将它藏在大昭寺的一间密室里。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唐蕃和好,又把这尊佛像搬出来供在大昭寺正殿内。
1409年,宗喀巴给佛像献上一顶镶嵌各种宝石的金制佛冠,至今仍完好无损地戴在佛像头上。二层配殿内,供有松赞干布、尺尊公主、文成公主的塑像。殿堂及四周回廊间绘满壁画,其中《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等,都有史料价值。
大昭寺前的围墙内,保存着唐蕃舅甥会盟碑。会盟之后,唐朝又派大理寺卿刘元鼎为传使,随论纳罗入蕃,在逻些(拉萨)设盟坛。碑文追述唐蕃历史,强调了文成、金城嫁给吐蕃赞普的舅甥姻缘关系,记述了会盟经过,碑身虽略有风化,但所刻汉文藏文尚能辨认。
大昭寺内还珍藏着两幅明代刺绣的唐卡,即卷轴画。由于拉萨气候干燥,虽经五百多年而仍色泽鲜艳,保存完整。大昭寺门前还有一块乾隆年立的痘碑,叫做《劝人种痘碑》。当时西藏天花流行,藏人十分害怕,一发现此病,就把病人赶到山野岩洞不管不问,任其死亡。
驻藏大臣和琳特地命人在藏北草原上修建几间平房,拨给口粮,派士兵守卫护理,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人痊愈生还。驻藏大臣还严谕前后藏,痘疹不是不治之症。并劝令班禅和达赖以后照此办理,捐给口粮,作为定例。事后刻石树碑,称为痘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