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博物馆

01

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湛江园区湖光岩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西南部,紧邻广东海洋大学霞山校区,距湛江市大约18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马耳湖为主题的火山地质公园。湖光岩定名于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当时,宰相李纲因力主抗金被贬雷州,途经湛江时,应同乡释琮长老之邀,往湖光岩游览有感,书“湖光岩”三字于湖边岩壁上,从此湖光岩正式定名,并沿用至今。公园内有中国唯一一个马耳湖,也是世界最为典型的两大马耳湖之一(另一个是德国埃菲尔地区的马耳湖,2004年10月,双方结为“姐妹湖”)。

关于马耳湖的“马耳”一词,杨树庄先生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考证,笔者在这里再啰嗦一下。“马耳”是个音译词汇,最先用“马耳”(MAAR)一词称呼马耳式火山的火山口湖的是德国埃菲尔地区的百姓,19世纪早期,德国科学家STEININGER发现这里的火山口湖后将其定义为一种火山类型。不过,中国早期翻译的“马耳”一词并不是来自德国,而是来自苏联(俄语MAAP)。现在中国的大多数资料上将MAAR译为“玛珥”,杨树庄先生根据《地质辞典》,认为应该使用“马耳”二字,二者无所谓对错,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外来词汇的翻译不同罢了,《地质辞典》上用“马耳”大约只是因为最早人们是这么翻译的,而“玛珥”现在被广泛采用,估计只是因为这个写法看起来比较洋气而已,或许某一天,《地质辞典》会根据人们的使用情况作修改也不是不可能的。笔者依据杨树庄先生的考证,在叙述中采用“马耳”这种译法。

关于马耳式火山和湖光岩的形成过程,杨树庄先生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明了,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南宋李纲所题的“湖光岩”三字

◎从望海楼看湖光岩马耳湖

02

从风光来看,湖光岩山水相映、山清水秀,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生曾经用“四山环一湖,湖水明如镜”来形容湖光岩,足见湖水的清澈。湖光岩的湖水之所以“明如镜”,是因为水源为地下水。由于地处南国,即便是在深冬,也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是一个绝佳的休闲胜地。尤其对于北方人来说,能在冬季享受到满目苍翠,那种欣喜是难以言说的。作为一个景区,湖光岩的游客不多,这对于旅游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没有了人群的喧闹与熙攘,才能够静下心来感受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在这里,漫步于湖滨,或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环湖公路,轻松惬意,很容易放松身心。

湖光岩的最大特点不是其秀丽风光,而是其优厚的火山地质条件,这里蕴含了丰富的地质学知识,如果事先多做准备,就能轻松学习大量有关火山地质的知识,感受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迁和地质学的自然乐趣,拉近人与自然变化的距离,在放松身心之外,提高地质学修养。

03

从外表乍看,湖光岩马耳湖风平浪静,与普通的湖泊并没有什么区别,仅看湖面,实在难以将平静的马耳湖与激烈的火山活动联系起来,二者之间的落差实在太大。笔者在湖中捡到两块黑色的喷出岩,作为一个外行,这是笔者能从湖中获得的唯一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信息。从面积上看,湖光岩的湖面与一般湖泊相比并不大,只有2.3平方公里,但是作为一个火山口,它已经不小了,想象一下,地下的岩浆要聚集多么大的力量才能在地表破开这么大一个出口。

要想看出湖光岩是一个火山口,恐怕只有登上山顶上的望海楼。从望海楼看去,不仅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最重要的是,站在望海楼上,看到的湖面是一个被山坡环绕着的封闭体系,如果事先了解了相关知识,清楚环绕湖面的山坡都是火山喷发溢流的火山熔岩,才能真正认识到湖光岩是一个火山口。

在这里,笔者还要补充一点。杨树庄先生在文中对湖光岩马耳湖的湖水深446米一事进行了质疑。可能杨先生看到的资料表述有误,湖光岩马耳湖深446米,但这446米中有424米都是火山泥沉积物,湖水深仅有22米。这一信息也证实了杨先生所说的,这样深的湖水,湖心就绝不可能冒出10米多高的水柱。

04

非专业人士从湖中很难看出什么门道,但是环湖的岩壁上随处可见火山活动的痕迹,弥补了游客的遗憾。其中各种火山活动痕迹最为集中的是火山岩奇壁景观。岩壁上既有火山灰、火山砾、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也能看到其中夹杂的火山集块和火山弹,而且岩层发育的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都非常清晰,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湖蚀凹槽、崩塌遗迹及差异风化等后期改造活动,而且园区在每一种地质现象旁都做了说明,即便是事先不甚了解,也能在直观感受后有深刻的印象。如果事先看了相关资料,就能迅速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可以说这片岩壁展示了从火山形成到后期改造的全过程,如此丰富的地质活动出现在一块岩壁之上,使游客轻轻松松就享受到了一餐地质学的盛宴。

如果登上白衣庵旁的木栈道,就可以看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的涌流凝灰岩层。涌流凝灰岩层是火山反复爆发,富含蒸汽的火山碎屑多次流动堆积而成,靠近火山口的岩层中夹杂了大量的玄武质火山渣块,随着岩层远离火山口,这种情况慢慢减少。由于是流动堆积而成,岩壁上的层理非常典型,是进行岩石学学习的极好场所,水平层理不仅连续较长,而且平整清晰,一目了然。这里还是“湖光岩组层型剖面”的命名地,代表了雷北第四纪晚更新世时期火山喷发的堆积地层,在29.23米的地层上划分了18层,最薄的第7层仅厚0.25米,可见地层的复杂多变,提示着我们在进行地质学研究时一定要慎重。岩壁中还有树木沿着岩石的裂缝生长,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根劈作用,属于生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看到岩缝中生长着的茂盛树木,对火山灰的肥沃也有了直观的感受。

除了岩壁外,园区内还有大量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岩石标本,如火山弹、龟背状玄武岩、涌流凝灰岩、多孔状玄武岩、绳状玄武岩等等,园区内有些地方的地面就是用火山岩铺就的。这些岩石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气孔特别发育,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它们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大量的气孔说明岩浆中包含了大量的气体成分。

◎涌流凝灰岩

涌流凝灰岩是地下岩浆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后发生蒸气体岩浆爆发,将岩石、岩浆炸成碎屑冲涌出地表堆积而成的岩石。

◎多孔状玄武岩

玄武质岩浆中含有气体,在冷却的过程中局部聚集而留下许多小的空洞,这种玄武岩成为多孔状玄武岩

◎龟背状玄武岩

龟背状玄武岩是火山喷发时,熔岩在地表缓慢流动、收缩而出现裂缝,形成表面为龟背形状的岩石。

05

湖光岩内还有一处第四纪断层遗迹,这一断层遗迹位于火山喷发物堆积的岩壁上,由于与环湖公路之间隔着一个小树丛,且标识不甚醒目,笔者差点错过。穿过树丛后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涌流凝灰岩岩体,断裂清晰可见。断层旁的资料是这样介绍的:该断层发育于距今14~16万年的第四纪晚更新世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中,断面产状为倾向158°,倾角50°,上盘下降,为正断层,是新构造运动的明显标志。不过断层下部仅有一关于断层的岩石性质的介绍,并没有标识出断层的上、下盘,非专业人士到这里肯定是一头雾水,什么也看不明白,更不会有兴趣仔细研究。建议景区在此详细标示,以便激发更多的游客兴趣,让更多的非专业游客真正认识断层。

◎湖光岩园区的第四纪断层遗迹

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断层上盘下移,所以此断层为正断层。

06

湖光岩的科普工作做得是比较到位的,除了利用户外的各种火山遗迹直接介绍外,园区内还建造了一座火山博物馆。火山博物馆外观看起来很像火山凝灰岩,古朴自然。虽然受限于火山的特殊性,博物馆不能直接展示火山活动的场景,但是博物馆借助大量的地质标本、资料图片,通过图文并茂和动画演示等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与火山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和湖光岩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二楼的影视厅循环播放的模拟湖光岩形成的三维动画,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语言,简明地说明了湖光岩的形成时间、背景、过程,不论年龄、知识背景如何,都能毫无障碍的理解。

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与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同属雷琼裂谷火山带,2005年曾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获批(因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中途退出,现在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只包括湖光岩和海口石山火山群)。由于事先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到了湖光岩后,看了景区的介绍,笔者才得知这一情况,时间关系,不能返回海口参观,甚为遗憾,只能留待以后有时间再去了。另外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在湖光岩中,没有买到相关的资料,无法做进一步的了解。

马耳湖在火山学上的意义毋庸置疑,笔者认为,它可能对大地构造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启示。从马耳式火山的形成过程来看,很多地震、地下气爆与此十分相似,或许它们就是地下岩浆或气体聚集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是因为能量不足或别的原因,没有形成湖泊,因而没有引起这方面的联想罢了。这种现象在地下可能很普遍,它们很有可能就是造成大地构造发生改变的原因。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想,是否和实际相符,还有待进一步的专业研究。

◎湖光岩的马耳湖

◎上图为马耳湖的形成过程,下图为形成结果。

本文由休闲读品杂志社原创

转载请标明出处,禁止侵权

编辑:木图

文章配图来源于休闲读品杂志社

文章内容来源于休闲读品杂志社

好的内容都在这里哦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或搜索公众号关注


禁止侵权,未经授权盗取作者图文

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