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目所作的定性,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资源是项目或产品开发的基础,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分类,将文化旅游开发总结为十大类型。

第一:故居类

以名人故居为主打品牌,通过丰富的景观景点和多样化的产品设计,将名人故居与周围环境及其他旅游形式相联系,使人文旅游融入到多样化的旅游形式中。名人故居旅游的开发有多种方式。有的采用复原陈列,有的进行升级包装,也有的移花接木,无中生有。但是无论怎么做,多么豪华耀眼,也只是一个名人故居;高度不够,功能不全,自然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也不能让游客在这里久留。 要摆脱以往仅把名人故居当故居的传统开发思路,既保留名人故居的真实性、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同时还要丰富当地的旅游功能,弥补名人故居知名度不高和地方旅游名声不响的劣势,以打造以名人故居为核心的综合旅游区的方式,实现了旅游与文化的无缝拼接。

第二:宗教类

随着人们对文化层面、精神层面、养生层面的提升,宗教旅游逐渐走向大众化。旅游项目的开发运作也逐步朝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由单纯满足朝拜、观赏的功能向吃、住、行、购、娱、养生等综合性旅游配套功能发展,并形成独立的综合旅游区。

第三:古镇古街古村

以古镇/古村/古街区保护为前提,以改善原住民生活环境为基础,将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商业融入古民居,通过历史文化的引入、多元业态的设计以及慢生活方式的诠释,促进老街重新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保护发展的思路。

第四:史前遗址类

在遗址保护前提下,通过情境规划和体验设计对遗址进行合理开发的思路,依据项目的主题和文化脉络,设计情景、讲故事,形成景区或旅游区的文化、主线和灵魂,使游客充分融入到旅游区设计的情境和文化中去,使旅游体验活动更加生动。

第五:古代设施类

古代设施包括古运河、古长城、城楼、军事防御设施等。其开发的关键在于独特的文化主题怎样转化为旅游吸引力,且落地运作。“从文物旅游到文化旅游”的策略,以“景观情景化”手法,打造各种长城边塞文化的可体验场景与氛围,破解保护与开发两难的命题。

第六: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主题公园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游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创新旅游产品。中国古代文化如何转化为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拥有市场吸引力的、新型的游憩方式,从而建构出旅游、休闲、娱乐、游乐的产品,是中国旅游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第七:文化新区类

此类项目的成功打造需要三大核心要素:第一,旅游体验核心,可以由文化观光型景区、大型实景演出等来承担,是吸引人气、聚集人流的核心,也是聚集区的主要收益结构;第二,旅游服务核心,是以旅游观光与体验为基础的旅游服务收益区域,通常在新区、新城的入口区、附近村落小镇,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积聚;第三,休闲度假核心,是旅游体验的升级内容,在大众观光与体验之外,以当地独特文化内涵与生态背景为特色,形成特色会议、商务、度假、养生产,同时形成旅游地产开发。

第八:旅游小镇类

旅游小镇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是未来几年乡村建设的重点。旅游小镇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强化五个重点: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现在小镇的难点,包括田园综合体的难点,就这五个重点。差异度即特色,文化度,就是把当地文化挖掘出来,深化体验。传统文化现代资源,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和现代如果不能够对接沟通,就只剩下研究的意义,但是缺乏市场价值。我们需要花大力量做好目的地的第一印象区,形成文化冲击,完善最后印象区,形成文化回味。

第九: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以某种历史文化集合和时尚文化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旅游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园区的核心和支柱产业,开发相关的系列文化产品;

(2)目的是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旅游者特定的文化和休闲需求;

(3)反映的是地域特殊的文化、社会与经济需求;

(4)有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园区的组织管理是通过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来进行的。

第十:纪念园类

纪念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风景旅游区,其独特性首先在于纪念性精神内涵的吸引力,其次才是娱乐性与美观度吸引力。因此,如何展示纪念性园林的精神内涵,使游人产生情感共鸣,是纪念性园林游赏产品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