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做在线旅游折戟者众,但百度旅游的失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几乎拥有在线旅游创业者梦寐以求的所有资源——流量、用户、数据、生态,还有钱。而且,百度赖以立命的搜索,也是在线旅游的基础功能。表面上看,几乎再也不会有如此完美的创业者了。

但事实上,在百度旅游存续的8年中,几乎没有掀起任何值得注意的波澜。不少人是在它宣布下线时,才第一次得知“百度旅游”的存在。

这种巨大反差超越了个案的意义,直接向整个在线旅游行业发问:那些一度被奉为圭臬的要素(流量、用户、数据、生态、钱),真的是最重要的吗?看起来门槛很低,似乎人人都能做的旅游业,真的“很简单”吗?

1.内容粗糙,流量再大也是一盘散沙

百度旅游诞生的2011年,正是在线旅游的黄金年代。无论是谁,都想在这锅热粥里分一杯羹。

BAT序列里,阿里巴巴在前一年推出了淘宝旅行,并以低价策略很快取得惊人的机票销量。腾讯在2011年1月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并迅速在当月入股同程网,5月又入股艺龙网。

国外同行里,谷歌在2010年以7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机票信息搜索技术提供商ITA Software,2011年又推出酒店打折住宿预定应用HotelFinder,正式涉足在线旅游。

异业巨头中,做房地产起家的万达已明确了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转型方向,十几个万达文旅城项目正酝酿集中爆发。复星在2010年试水ClubMed,此后一系列旅游产业投资接踵而至。

风口之上,岂容等待。

2011年4月28日,百度旅游正式上线。同年,百度以3.06亿美元战略投资去哪儿网。当时的百度,一定信心十足,准备在旅游领域大干一场。

那一年,百度也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百度迅速占领搜索引擎领域的国内霸权。2011年3月24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收盘时,以460亿美元市值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此外,以贴吧为代表的网络社区类产品,为百度积累起数亿活跃用户。

百度旅游最初的定位,是类似贴吧,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靠用户产生内容,做旅游UGC平台。比如,做目的地攻略,做行程规划,收集点评,还有类似旅游达人的知识分享等。这样的设计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在具体内容整合上,百度旅游做得实在乏善可陈,平淡无奇。

在“多”和“全”上,百度旅游是拿得出手的,据称涵盖了7万多个目的地,80多万篇游记攻略,近200万条点评。但具体来看,百度旅游在内容生产上缺乏明确的目标人群,缺乏社群特色,尤其对年轻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可以说什么都有,但要吸睛很难。尤其在营销策略上缺乏新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营销案例。在视频化、社交化、场景化等一波波市场激变中,几乎没什么新动作。

百度的生态链也几乎没有对旅游板块产生什么明显的支撑作用。理论上最具可导性的贴吧、知道等产品,也鲜见有明显的互动性。有意思的是,百度贴吧里专门建了一个“百度旅游吧”,不少人在这个贴吧里发攻略、游记或图片,而不是在百度旅游的平台上。而百度对这种内容上的交织重叠并没有相应的引导策略。

与马蜂窝、穷游等同样专注于UGC的平台相比,百度旅游的“懒政”更加明显。比如马蜂窝,从2010年正式公司化运营,跟百度旅游起步的时间接近,定位也几乎一样,但在内容设计、用户画像、营销策略等方面要更加灵活,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市场变化。虽然起步阶段在数据流量上难以与百度相提并论,但今天活下来的却是这些“小公司”。

外界一个突出的印象是,百度旅游既希望以内容立命,又压根不重视内容生产。或许在它看来,数据规模是最重要的,内容质量则屈居其次。但事实证明,在线旅游的内容策略一定是质量优先的。缺乏结构化设计的数据,只是一盘散沙。比如,以目的地为核心,可以把各个细分市场(亲子游、家庭游、主题游等)的攻略、问答、预订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简明、清晰的逻辑框架,辅以深度用户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推送。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而不是只要数据多就好看。

2.错失入口,商业转化缺乏有效渠道

对于旅游UGC平台来说,如何将内容转化为收益,是最大的难题,也关乎此类平台的生死存亡。虽然困难重重,但一个公认的方向是增加直接预订渠道,做“内容+交易”的商业闭环,打造一站式平台。

无论是国内的马蜂窝、穷游,还是国外的谷歌、雅虎,都在努力争夺预订入口。以谷歌为例,前期也跟百度相似,以搜索、行程规划等功能为主。但从2016年推出Google Trips应用开始,就增加了在线预订功能。谷歌还与精品国际酒店集团进行直接预订合作,今年更添加了非标住宿预订功能。近期,谷歌还推出了自己的一站式旅行网站,包含航班、酒店、包价度假服务以及一些旅游规划和推荐工具。

正是预订入口让谷歌真正成为Expedia这样传统OTA的主要威胁,对入口的竞争也正在成为在线旅游最关键的竞争之一。但百度旅游恰恰错失了这一重要窗口期。

其实,百度曾经是有过争夺入口的雄心壮志的。2009年8月,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框计算”的概念,用户只要在百度搜索框中搜索某种服务,包括预订酒店机票等,百度就将通过计算提供相应的响应。这意味着,百度希望成为一切在线服务的入口,当然也包括旅游预订。

但这一雄心壮志还没来得及实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PC时代以搜索为核心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对在线旅游来说,向移动端的转移是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到2015年前后,移动端预订已经呈规模化态势,旅行APP取代搜索引擎,成为用户最主要的旅行规划工具。后来,微信“九宫格”的杀伤力更是惊人,小程序风生水起。

百度虽然也在发力移动端,百度旅游也推出了APP,但作为百度序列中一个非主流板块,其建设力度明显不足,而且其定位依然是单纯的信息搜索与分享,没有预订入口,似乎只是把网页上的信息搬到了手机页面上而已。而这时,携程、飞猪们已经在围绕移动端的一站式整合与商业化运作钻研至深了。

这几乎已经注定了百度旅游的失败命运。

2016年5月,百度旅游被并入百度糯米平台,成为O2O策略的一部分。在交易部分,接入携程和去哪儿的预订界面。这种导流式的连接本身无可厚非,谷歌的预订服务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其他OTA导流。但关键是,百度旅游的内容做得还不如携程,用户没必要在它这里拐个弯再去携程上订产品,为什么不直接在携程上一站搞定呢?这又回到了前面所说的,内容的根基没打好,是百度旅游失败的根本。

百度还曾探索过一种预订入口模式,即2014年推出的“百度直达号”。峨眉山是百度直达号打造的首个旅游案例,游客在手机百度中输入“@峨眉山”,就能得到峨眉山旅游的介绍、订票、导览等服务。但直达号对峨眉山的贡献并没有准确的评估,而且在峨眉山之外,直达号并没有做出其他有代表性的案例。2018年前后,百度直达号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然,这跟百度整体性战略调整是紧密相关的。

3.舍不得放弃,但不能再摇摆下去

虽然百度旅游即将关闭,但百度并没有放弃旅游行业,而是为它换上了新的概念外衣,也就是“AI赋能”。这是要与百度的整体战略相符。

所谓AI赋能,概念的意义大于实际创新。比如,酒店智能音箱服务、景区无人驾驶车、景区智能导览、利用大数据做精准营销等等,这些并不是百度所独有的。此外,百度也在发力小程序,吸收了一波旅游景区和企业,但在小程序的战场上,腾讯依然领先,阿里也在发力,百度难言优势。

舍不得放弃旅游,这非常容易理解。旅游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增长性市场,而且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也是最有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但百度做旅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停摇摆,缺乏定性,始终不能耐下性子,找一个小切口,扎扎实实地把一件事做好。

对比BAT中的其他两家,都是比较务实的。阿里决定做自己的旅行平台,就义无反顾地投入,找准面向年轻人的定位,把内容做精做新,即使难以盈利也要坚持做下去。腾讯选择以投资和平台化策略为主,就专心当投资人,把生态建设好,把优秀的企业吸引到自己周边。再看后起之秀美团点评,同样拥有超级流量,但并没有一开始就试图建一个大而全的旅游平台,而是先从低星级酒店这个小切口入手,一步步做大。

对于在线旅游来说,流量、数据、资本当然非常重要。但百度旅游的命运至少说明,这些并不是全部。即使像BAT这样的超级流量体,也免不了在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行业里栽跟头。

一句话,不要小瞧了旅游。它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和运营规律。(品橙旅游 周易水&公孙遥)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