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旅游产业包括哪些
文化旅游产业一般包括: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建筑、雕塑、游览等。
文化旅游产业的规划和设计一般要遵循这样一条路径:聚焦文化——打造产品——塑造城市——扬名品牌——带动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存在泛化现象,许多人把旅游业主体都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交通企业、旅游住宿企业、纯自然的观光型景区等。
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如何融洽
旅游文学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数千年发展,成就斐然。古代旅游文学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相对稳定并不断延续的特征,我们称之为古代旅游文学创作的重要传统。
(一)重游传统,是一个民族对于旅游的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恐惧。如《行路难》、苏轼《前赤壁赋》、欧阳修《醉翁亭记》、唐王维《送元二史安西》。
(二)重人传统。早期旅游文学人文资源较少,发展越到后朝,旅游文学作品中对人文资源的使用就往往是信手掂来。如曹操《短歌行》、王昌龄《出塞》、杜甫《蜀相》、刘禹锡《陋室铭》。
(三)古代旅游文学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造成了其与政治关联的传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是其爱国忧愤的抒发。旅游一政治,是古代政治家理想的人生通途和从政模式。
(四)与民同乐传统。从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到荀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比喻,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与民同乐的体现。
一、从旅行到旅游
古时候,人们最初出于现实的需要,从事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经商、迁徙、服役、征战、求学、游说或出使,都免不了远途跋涉,时亦经历名山大川。虽行历天下,也只可说是“旅行”而非“旅游”。
及至汉代,司马迁发愤而作《史记》,年20即壮游天下,他为搜求第一手史料而作游历考察,不辞劳苦地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样的周游,它标志着一般意义的旅行向充满自觉意识的旅游的发展。到六朝之时,旅游渐成风气。
二、旅游文学的产生
有了自觉的旅游活动,作家借语言作载体,以诗、文为形式,记游、写景、叙事、抒情或议论,在模山范水中渗透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审美个性和独特情感,这样就产生了旅游文学作品。山水游记和山水诗的相继问世,标志着旅游文学的产生。因此可以说,汉魏六朝时期翻开了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第一章。
三、旅游文学的发展
汉魏六朝是游记文学的草创期,唐代是成熟期,宋代是兴盛期,可谓高手云集,明代是繁荣期。清代游记作品大多远离现实生活,真正富于生气、勇于创新的作品不多,古代游记日渐衰微。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毫无疑问,“世情”之变迁,“时序”之移易,乃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学产生、发展、兴衰和更新的主要契机。新的时代呼唤着旅游文学的变革,它也必将在变革中求得发展,在创新中长盛不衰。
文化和旅游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一路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