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梁素海怎么游玩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
为您查询到乌梁素海怎么游玩
北方的水很少,有水的地方要么称为湖要么称为海。乌梁素海实则是湖,乌梁素海(Улиастай), 蒙古 语意为“生长红柳的”地方,先有地名后有湖。(ulaastai nuur),位于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前旗 ,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总面积300平方千米,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
景点门票40(含10元小火车),停车免费,高德地图定位准确,路况良好。里面有很多游乐设施,海上拖伞100,很好玩,而且玩了拖伞就不用坐船了。想在芦苇间游玩的请坐电动船,想刺激的请坐摩托艇,不想太快也不想太慢的请坐冲锋舟,风景不错。
亲亲希望能够帮到您 祝您生活愉快天天开心哦~
二、乌梁素海怎么样
乌梁素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距乌前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嘴镇13公里,距110国道22公里,距西王公路4公里,距哈磴高速公路西山嘴出口15公里。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和自治区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同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
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林。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它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也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海”,过去这里曾生长茂密的红柳林,现在是内蒙古重要的芦苇产地。
乌梁素海其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深0.5~1.5米,最大水深约4米,蓄水量2.5~3亿立方米。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黄河改道后形成了河迹湖,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乌梁素海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有近200种鸟类和20多种鱼类繁衍生息,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协议保护鸟类48种。乌梁素海湖面碧波荡漾,苇丛如诗如画,百鸟啼鸣婉转,令人赏心悦目。乌梁素海旅游区与乌拉山北麓的乌拉特草原融为一体,是集湖泊、草原和乌拉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可谓青山、绿草、碧波相映成辉、野趣天成。游人至此,可领略北国的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活动奥秘,体验乌拉特草原风情,观赏小天池奇观,由海、原、山构造的这一绝妙的自然风景区令旅游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乌梁素海婀娜多姿的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正在成为各地游客的旅游热点和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乌梁素海面积2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较大的湖泊,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塞外明珠”。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后套平原东端,阿力奔草原的西端,距旗政府驻地西山咀镇23公里,有黑色公路。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杨树湖。此地原是生长杨树的低洼地,并有一段古北河遗留下来的河迹湖,面积不过20公顷,后因山洪和河套灌区退水汇集于此,而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公里,湖面上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蒲草,在浩瀚的湖水中生息着鲫、草、鲢、赤眼等20多种鱼类。这里尤其以盛产黄河大鲤鱼而蜚声内蒙古。每到春、夏、秋三季,锦鳞跳跃,鸟语花香,有130多种珍禽异鸟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其中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大天鹅、斑嘴鹈鹕和琵琶鹭等。
乌梁素海湖面银光朗映,水天一色,万顷空明,波光浩渺。每到春夏之际,绿荫绰绰,湖水和蒲草相得益彰,蓝天与碧波交相辉映,使乌梁素海平中溢情,平中见美。阿力奔草原南端的乌拉山奇峰矗立,怪石嶙峋,置身山顶向西北眺望,湖、原、山三大景观尽收眼底。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游玩,怡情冶性。
这里已建起旅游大楼、湖岛欧式木屋、草地蒙古包群等旅游设施,并配备了摩托艇和客轮,每年游人络绎不绝。
乌梁素海形似一瓣桔,被芦苇和香蒲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几个水域;南北长35—40km,东西宽5—10km,面积约293km2,湖面高程1018.5m,最大水深约4m,大片水域水深在0.5—1.5m之间;近年来由于大量营养物质入湖、致使乌梁素海水上植物不断扩大面积,水下形成片草原,已明显地变为革型湖,使这个很年轻的湖泊己呈老化趋势;湖底上部为沉积的淤泥厚度02—0.5m,岩性淤泥质砂壤土,黑灰色有臭味,颗粒组成以粉细粒为主,下部为浅黄色原土质,主要补给水源是灌溉退水、雨水、山洪和地下水补给。
乌梁素海形成与黄河主流改道有关,最早的黄河沿狼山南侧的乌加河作主流东流,后因地壳隆起,黄河受阻急转南流,冲出一个较大的洼地,这就是乌梁素海的前身,以后,由于风沙东侵和狼山南侧的洪积扇不断扩展,致使河床抬高,乌加河被泥沙阻断,河水溢流到洼地形成了乌梁素海,而黄河主流-改由南侧东流。现代乌梁素海主要靠乌加河和长济渠、民复渠等灌溉的尾水补给。水的矿化度呈上升趋势,70年代初为4克/升。70年代后期,矿化度上升到6克/升。湖中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除盛产鲤鱼外,还有鲫、草、鲢等20多个鱼种。芦苇、蒲草资源亦很丰富。
乌梁素海,古时是黄河的一部分,现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湖中芦苇好大一片,偌大的湖面上,你几乎只见芦苇不见湖水,随处一站,都可以听见芦苇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巨响,仿佛惊涛骇浪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新,有芦苇的香味,也带有湖水的凉意。
三、乌梁素海在哪里
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总面积约45万亩,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东北23公里处,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乌苏海,蒙古语意为红柳生长的地方。吴苏海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多种珍稀鸟类和水禽在此栖息繁衍。该湖还以其金色的鱼鳞、红色的尾巴和美味的黄河鲤鱼而闻名。梁苏海也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乌苏海,蒙古语意为盛产红柳(柽柳)的地方。它的前身是黄河故道,约一百年前形成湖泊。
1950年乌梁素海最高水面120万亩,之后水位下降,湖面逐渐缩小。目前,该湖南北长35至40公里,东西宽5至10公里,面积44万亩。该湖海拔1018.79米。最深的湖大约2.5米。乌苏海是内蒙古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水质肥沃,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北方水乡。黄河鲤鱼是乌梁素海的特产,因其色泽鲜美而久负盛名。梁苏海还养殖鲫鱼、草鱼、鲢鱼、红眼鲟鱼等20多种鱼类,年产量300多万斤,最高年产量达800万斤。此外,乌梁素海还是珍稀鸟类和水禽的栖息地。
每年春夏秋三季,有12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其中疣鼻鹅、天鹅和斑鹈鹕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梁苏海丰富的特产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旅游胜地。在这里你可以观赏湖光山色,探索珍禽候鸟的奥秘。还可以去划船,享受鱼乡的生活魅力。玛瑙湖位于巴音戈壁苏木西北沙漠,是一个干涸的湖床,面积6平方公里。湖中的玛瑙石光秃秃的,浅黄微红,遍布湖底。大的像拳头,小的像豆子。它们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玛瑙湖之所以奇特,是因为湖底和四周布满了晶莹鲜红、透明可爱的玛瑙石。它在沙漠特有的蓝天和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就像是用宝石铺成的地毯,格外壮观。游客们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仙境。
更神奇的是,每当夕阳西下,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到玛瑙湖的玛瑙,把夕阳的光束变成红色,折射到天空中。如果赶上白云穿过蓝天,玛瑙的折射会把白云变成五色,引人入胜。前几年,住在玛瑙湖周边的牧民经常捡到玛瑙石,回家欣赏,却不知道彩石的价值。随着消息传开,一批唯利是图的外地人纷纷跑到乌拉特后旗低价购买玛瑙湖的玛瑙石,对玛瑙资源造成重创。当地政府立即警觉起来,加强管理,禁止任何人在玛瑙湖挖石头。
据我的老朋友巴彦淖尔盟盟长胡一峰老师介绍,为了不让神奇的玛瑙湖从戈壁上消失,除了禁止采石,还加快了环湖生态建设的步伐,为玛瑙湖永久居住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古坝盟墓葬以石棺墓和砖石墓为主。以乌拉山和阴山为界,北面多石棺墓,南面多砖墓。石棺墓多为北方草原早期狩猎游牧民族的墓葬,多分布在山沟口的阳台上。墓葬有方形和圆形,方形的长3-5米,宽2.5-4米。无论方形还是圆形,常用天然石块形成外部棺壁,多为单层,无棺,故名石棺。从发掘的石棺墓来看,一般没有随葬品,大多是独葬。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可见石棺墓多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典型的石棺墓包括乌布伦口、石兰吉山口、达拉盖沟口、哈日根奈
砂金矿套海古墓群位于磴口县砂金矿套海苏木西南15公里处。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南区最大,东西宽2.25km,南北长近2km。近千座墓葬被曝光。1985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三鼎张坊汉墓位于吴倩旗黑溜子乡三鼎张坊村东北约1公里处。这里有近百个大小不一的土堆。
经过局部清理和发掘,证实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的古墓葬。其中,汉末的墓葬是有坑有竖洞的墓葬,有棺有棺。出土文物包括大量有文字的陶罐、青铜灯台、吉祥匾额、漆盘、漆匣,特别是镶嵌在漆器口沿的几个金银动物生肖。这些动物生肖是黄道早期发展最有力的实物证据。此外,还出土了一件带有二号字样的权钱,是汉墓出土文物中的珍品。在乌拉特前旗阿拉本苏木西南的陈二壕村发现了许多汉唐辽西夏时期的古墓,其中唐代望你修墓的发掘最有价值。此墓为单室砖墓,顶部为穹顶,为仿木结构。它长4.52米,宽3.2米,高2.5米。有四块骨头,一公三母。墓中的文物包括唐三彩瓷碗、白瓷碗、痰盂、铜镜以及象牙和玉雕。在这个墓室的入口处,有一个墓志铭碑,是用青石雕刻而成的,碑上刻着纠结的牡丹花纹饰。
楷书580字的碑文记载了死者的家世和出生年份,以及雕刻者的履历,特别是墓葬的地理位置,为考证唐西受降城等古城堡的确切位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红羊洞红羊洞位于磴口县城西北110公里的狼山。其中,东南山有传说中的,南有赵长城的烽火台,北有阿桂寺的古代岩画,是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游览胜地。阳东长30米,平均高2.5米,宽3米,天然保护层厚50米。进入红阳洞约8m,地势逐渐变宽,然后达到20m的深度。然后爬十几级台阶,又有一个洞,6米深,4米宽,2米高。
洞的左边有一个小石门,入口石门上的七八级台阶被挡住了。洞底有水,石缝里溢出泉水。阳洞洞壁上有两个一米见方的木雕佛龛,各有一尊焦赞和孟良像。相传杨业的尸骨被盗,于是立了一尊雕像供奉。阳东被达日盖洞、甲日格苏洞、双布格日洞、老本沁洞所环绕。这些洞穴与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后人编纂的《杨家将演义》密切相关。洪洞虽然地处西北大漠,但其奇、幽、三高、四险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大古寺四大古寺,又称寺庙,位于婺源以南5公里处。建于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年)。
年,万太公、万、郭达仪、合成四股,修短鞭渠(后改名渠)。这条运河建成后,修建了一座寺庙,因此得名四大链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同春重建了四大寺庙。与原来的寺庙相比,重建后的寺庙不仅规模宏大宏伟,而且工艺精湛。新建的四大寺建有大雄宝殿、东厢房、东厢房、西厢房、山门、钟楼、鼓楼、药楼,寺对面还有戏台。在大厅里,有一尊大魔王关公的雕像。左边是真火君,右边是河神水神。有药王,牛王,
大古寺正殿前廊东墙下立着一块石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王同春重建寺庙时,由当地商人和村民建造。碑名为重修庙宇,开渠筑堤。这座纪念碑高6英尺,宽4英尺。碑文是学者商隐和王建勋(云峰)写的,刻在石碑上。碑文记载了王同春开渠建庙的事迹和河套垦荒史,极具史料价值。这座纪念碑在1939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至今下落不明。三盛中的公黄河水利工程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始建于1959年,位于巴盟磴口县总干渠入口处。黄河流经巴盟340公里,灌溉肥沃的河套平原,主要依靠东西长180多公里的总干渠。
三盛水利工程犹如总干渠的心脏。是以灌溉为主要功能,通航远近,公路运输,发电和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水闸全长309余米,巍然屹立在滚滚黄河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八百里河套独特的文化景观。汉长城位于乌拉特草原,有两条近平行的长城向西北延伸,相对垂直距离为10 ~ 80公里。
南长城从吴中旗新乎热苏木东北20km处进入巴盟,大致沿西北,经乌兰热、乌兰热,经川井苏木,经沃布尔呼勒、阿尔呼勒,进入巴音前大门苏木、乌拉特后旗,经宝音图、乌力吉苏木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北,在巴盟境内长约300km。北长城从乌中旗巴音苏木以东37公里处进入巴盟境内,西北经敦达乌苏,向西经巴音杭盖苏木、经伊禅查干进入乌后旗,西南经巴音前大门苏木巴音查干进入银豹苏木,西南转向乌力吉苏木,再转向西北,经乌力吉苏木的察尔扎塔、呼伦陶里盖进入西北蒙古人民共和国据考证,这两座长城是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光禄勋和鲁博德修建的。
现代学者称汉外长城北部,汉内长城南部。这两座长城在建筑方式上与秦昭长城不同。秦昭长城是由悬崖和沟壑建造的,几乎都是由石头制成的;不过,汉外长城和汉内长城大多经过草原。一般不会有危险,也没有石头可用,只好夯作城墙。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遗址的高度约为0.5 ~ 1米,宽度约为4 ~ 8米。许多遗址被现代人用作道路。这两条长城的个别地段是用石头砌成的或用土覆盖,石堡石长城建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苏木以北15公里处。阴山支脉乌拉山贯穿巴盟东南部。西起西山嘴,东至昆都仑河,东西长94公里,南北宽20公里,总面积209万亩。海拔约1500米至2322米,主峰大花白海拔2322米。一百多年前,乌拉山极其美丽,原始森林茂密,野生动物众多。
在过去的百年里,山林发生过两次火灾,原始森林被完全摧毁,然后只有成片的次生林萌芽。1950年后,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国有林场。经过30多年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现在森林面积已达22万亩。主要树种有胡杨、白桦、杜松、松科、丸果柏等。山中灌木和野生药林较多,有刺玫果、山杏、菊花、绣线菊、金菊、白芍、黄芪、山丹等。从六月到九月
然而,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没有人关注它。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的中瑞科学代表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对岩画的全面考察始于1976年。此后,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到阿盟境内参观访问。先后发现岩画10000多幅,其中近1000幅已拍照临摹。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审美和世界观,还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岩画分布广泛,最常见的地方是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哈日山黑山,东西绵延5公里以上。仅在这个地方,就有一千多幅岩画。
迪力哈日山东北面附近的南坡和山顶也有大量岩画,与迪力哈日山岩画相邻,成为岩画分布区。在哈日山西南约8公里的瓦窑沟北山上,每隔2至10米或稍远一点的地方,就有一幅岩画,总数达900多幅。其次,磴口县北托林沟山黑石上有一幅岩画,一般相距2 ~ 3米,最远间隔不超过10米,总数500余幅。其中最密的一幅岩画在莫勒合图沟一处朝北的悬崖上,东西长约50米,高20米,由约80幅画像组成。另一幅是在和歌和尚德沟中段朝西的石墙上。它宽约5米,高约15米,由50幅独立画作组成。
岩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岸的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一般来说,岩画的主题是基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其中,动物岩画最为丰富,也最为精细。画中的动物有山羊、绵羊、盘羊、羚羊、岩羊、大角鹿、白唇鹿、马鹿、麋鹿、驼鹿(汉达伊)、狍子、马、骡、驴、骆驼、牛、野牛、羚牛、狗、龟、野猪、兔、狐、狐。其次,狩猎的画面也占据了特殊的位置,数量可观,表现了史前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整幅岩画中最华丽的部分。
有猎人、武器、狩猎方法等各种场景图像。在狩猎画中。无论是阴山动物岩画单独或成群狩猎的画面,还是用弓射击或围捕野生动物的画面,通常都表现了最紧张的时刻,突出了猎人对野生动物致命之处的打击过程,表现了猎人获取野生动物的强烈愿望。说明原始人类的文化艺术来源于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根本方式。除了动物画和狩猎画,放牧画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放牧画产生于青铜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元明清。虽然时间相隔较远,但其内容大体相似,如放牧图、倒伏图、鞭式和填婴羊图、马图等。
这些放牧方式在今天的内蒙古草原仍然流行。此外,人物舞蹈、车辆和旅行、骑士、骑士游行、战斗图、地毯帐篷、人脸、人类手足印、动物和家禽蹄印、原始数码图片、人物和星图、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形象等岩画在整个岩画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直接反映了原始民族和部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
尤其是几颗天星的岩画,世界罕见。岩画的题材和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野生动物形象多出现在山顶岩石上;狩猎场景通常在山坡和山顶;天神和天星的头像几乎都雕刻在沟壑的垂直墙壁上或沟壑岸边的巨石上(原始人有神灵居住在水流湍急的地方的思想意识)。这些规律与绘画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们的认知水平是一致的。岩画的艺术特点是简单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岩画大多基于
岩画不是自然的完整复制品。作者常常想象从生活中捕捉的形象,把表现的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地步,尽力突出作者的意图,从而使作品非常生动。许多运动的物体就像是运动感很强的,或长脖子,或短回头,或慢步,或四蹄腾跃;有的在生对方的气,有的在舔吻。为了强调某件事,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突出作者表现的中心,如人与动物的画面、动物之间的争斗等,往往都在构图和比例上突出胜利者的形象,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岩画的画法主要有两种:拍打和打磨。
錾子法是用比画面中的石头硬度更高的金属或石头工具在画面上敲击圆点,圆点连成一幅画面。敲击和凿刻而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磨片法又称磨片法,用于制作痕迹深、表面光滑的岩画,断面呈U形。此外还有划线法,即用金属工具划线,其划痕薄而浅。这些作品大多是后期作品。画中还有颜料岩画,即以石灰和动植物油为颜料画在岩石上的岩画。这样的画很少,多是现代作品,而且和喇嘛教有关。山上的岩画大致可分为四个时代、五个时期:第一代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岩画。
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制作精细。第二代岩画是春秋至汉代匈奴的岩画。第三代岩画是中世纪岩画。这一代岩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北朝至唐代的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的回鹘人、党项人岩画。突厥岩画数量不多,内容主要表现牲畜,其中山羊占据突出地位。表达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维吾尔族岩画的突出特点是用铁刃雕刻,线条细而浅。题材大多是对以往作品的模仿,也有少数植物图案和维吾尔文字。当仁岩画大多轮廓分明,做工粗糙但色彩清新,如同新作,并配有西夏文字。
它的艺术特点是非常生动。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的蒙古作品,称为现代岩画。岩画分为钻岩画和颜料岩画。颜料岩画是蒙古民族特有的,大部分是与喇嘛教有关的图案,除了一部分是反映生活和生产的(如奔马、双峰驼、田园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