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天祝旅游景点有:乌鞘岭风景区、天祝松山古城、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马牙雪山、天祝药水神泉、天祝华藏寺院、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栗家庄汉墓、天堂寺、卡洼掌高原风景区等。
天祝藏族自治县,别名华锐,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南接兰州,东靠景泰,北邻古浪,西邻青海,西北与肃南接壤。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
天祝县气候以乌鞘岭为界,岭南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岭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境内旅游景点有:
1、乌鞘岭风景区
乌鞘岭风景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也是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天祝地势险要,古时为军事要塞。乌鞘岭东望陇东,西驱河西,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乌鞘岭主峰海拔3562米,志书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
汉霍去病将军率军出陇西,击匈奴,收河西,把河西纳入西汉版图,修筑令居(今永登县西北)以西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汉长城在天祝境内可见的有三处,均为夯土板筑,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多已成土埂。沿长城有多处烽燧,多倒塌,现仅存一座。
在乌鞘岭东西两边山脚下,分别有两座古城,岭北为安远,岭南为安门。安门古城依岭边地形而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00米,城门向南,现存残墙已成为两米高的土埂,建于汉代。安门古城紧靠汉长城边,向西过河就是金强驿。汉代这一带长城之外为羌族居住,在这里设城是为守护长城的军队所设的住所。历史上东西往来的商旅征夫及游子使者,均需在这里交验文书,方可通过。是内地和河西地区的安全屏障。
沿着312国道过乌鞘岭,会在其上看到一条蜿蜒几十公里的壕沟,称为为龙沟堡。龙沟堡是以它的东南方的龙沟山和龙沟河(通称龙沟)而得名的。从天祝境内向西延伸的龙沟大山像一条百里长龙和乌鞘岭及冷龙岭相连,按旧时说法,颇有龙脉,故有斩龙脉一说。传说中的乌鞘岭“斩龙壕”可能是古代的雁塞、堑壕、土垄或塞的建筑,起防御敌人及划疆界的作用。《汉书·匈奴传》记载:“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远,不可胜计。”这一记述可以印证上述看法。
2、天祝松山古城
天祝松山古城,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滩(今松山乡松山村)山间盆地中。松山古城又叫牧羊城,松山古城坐北向南,分内外二垣,平面呈“回”字形,城垣基本完整。城墙系黄土板筑,夯土层厚度15-20厘米不等,墙内壁有梯形木椽印迹,椽径12厘米。松山城因松山而得名,松山因松山城而闻名。实际上,松山自汉武时就已驻牧开垦,成为通往河西的一条便道,即从永登穿过中堡的石灰峡,从松山到景泰或古浪西进,史书称这条路为“松山古道”。
元末明初,松山从战火中逐步恢复、发展。从明洪武到宣德年间的58年中,整个凉州地区平静而祥和,人们安居乐业。然而,从宣德年间开始,形势急趋直转,蒙古各部不断侵扰凉州地区,尤其在嘉靖三十八年牗1559年牍,蒙古俺答汗(阿勒坦汗)“慕青海富饶”,携弟着力兔、宰僧,子阿赤兔、丙兔、宾兔等数万众,从河套南下西进,经阿拉善、景泰、古浪、天祝松山、永登袭据青海,一年后东还,留丙兔据青海,留着力兔、宰僧、阿赤兔、宾兔占据大小松山(包括天祝、永登、古浪、景泰等地),于是鞑靼势力从河套到松山、青海连成一线,开大小市于宁夏、中卫和庄浪、凉州,日寻干戈,骚扰百姓,盘踞30余年。
公元1598年, 明朝政府派兵10万进剿松山地区蒙古部落,经过六个月的战斗,收复大小松山地区,将蒙古残余势力赶到漠北地区。后来为了保障战果,又于公元1599年修筑松山城。从此,松山城变成为明朝西北边境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保障了当地百姓的安全。
3、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由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三峡构成,总面积138706公顷,是甘肃省面积最大,也是河西走廊唯一的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雪山冰川、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和藏传佛教名寺天堂寺、引大入秦水利工程等佛教文化及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朱岔峡,位于天堂乡,峡长10余千米,以路曲、水秀、峡险为其特征。阴山和谷底有蔽天的桦树林,阳山险峻陡峭、危岩耸立,巨石峭壁上柏树傲立;峡谷狭窄处,两面山峰林海遮天蔽日。
金沙峡,位于炭山岭镇,以林密、山奇、石怪、水碧、谷幽为基本特征。林木资源丰富,有树木10余种,在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云绕,苍松翠柏,蓝天如带,峡谷内奇岩树立,千姿百态,若渔舟唱晚,若金鸡啼晓,若恋人对视,若骏马奔驰,意态万千。峡谷狭窄处,蓝天如带。顺峡直上,一路有石尕 石达匾、仙人洞、姊妹峰、痴心石、仙人峰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美丽的神话传说。
先明峡,位于赛什斯镇,与金沙峡仅一山之隔,峡内重岩叠嶂,奇峰参天,在长约10千米的峡谷中,山水树木皆为奇境。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倒虹吸横跨两座高山之间,以其107米的巨大落差,被列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与秀美的自然景观珠联璧合。先明河纵贯峡谷,河两岸水田畦畦,垦于危岩巨石之畔;农庄簇簇,建于依山傍水之处。先明峡又是天祝历史上道教较集中的地方,有雷庙、旦台庙等道教庙观遗址。
4、马牙雪山
马牙雪山,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西部,距天祝县城西部35公里处。本地人称白嘎达山,主峰白尕达,海拔4447米。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古人有诗赞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神奇的马牙雪山,藏族人民尊为神山,他千姿百态,气象各异。
马牙雪山山脚有绵延10余公里的茵茵草场,每年农历6月13日,当地牧民都要在马牙雪山举行盛大的祭天池活动。马牙雪山的群峰环抱之中,有上下两个天池,上天池海拔4000米,周围耸立着马牙一样的峭壁和悬崖,面积约0·5平方公里,形似月牙,池水清澈湛蓝,四季如常,牧民视为圣池。马牙雪山山顶有一巨石耸立,中间裂开一缝,仿佛利刃劈就,相传格萨尔王当年出征时,曾用此石试剑,故名\"试剑石\"。
马牙雪山还有一状如观世音菩萨的山峰,峰脚下,众石如林而立,恰似凝神倾听佛家真谛的信徒,神态逼真,人称\"观音讲经\"。天池旁的石崖上有一洞穴,名曰\"妖魔洞\",晴天缕缕白云从洞中飘出,暴雨来临之际,翻滚着黑色雾障,似妖怪从洞口纷争而出,其景象狰狞恐怖,神秘叵测。
5、天祝药水神泉
天祝药水神泉,是天祝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点。走进天祝,走进石门沟,从石门沟上至三岔,沿药水沟而进,行至20里,便到达马牙雪山脚下的药水神泉,提起药水,名声可大了,远近百十里,无人不晓。药水神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蓝天、白云、阳光、绿荫映衬的山水间,灿烂盛开的百花,簇拥在一座小巧玲珑而不失庄严的药师佛殿周围。人们接踵而至前来燃香拜佛和饮用药水神泉。药水神泉不但山清水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据传,明清时际,藏传佛教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第二世达隆活佛洛桑丹巴曲吉尼玛,第三世土观·洛桑曲吉尼玛等国师、呼图克图,都曾在此修炼。
药水神泉有大药水和小药水之分,东面是小药水,小药水泉的周围,挂满了黄、绿、白诸颜色的哈达,给享誉四方的药水泉,蒙上了几层神秘的面纱。离开了小药水,继续西行,就能看到更为壮观的大药水泉了。从巍峨的药水山脚下汩汩而涌出的清流,形成了数十眼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小泉。据说,药水泉,个个有名堂,泉泉有特色。泉水旁边的巨石上,还留刻着明清时期的古藏文,更为药水泉的神奇功效提供了佐证,也为药水泉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6、天祝华藏寺院
天祝华藏寺院,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金沙巷,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从开建起进行过三次更名,同时殿顶也经过几更换。
天祝华藏寺首建于明代初年,历史悠久,周围树木葱郁,寺院幽静。据传有一华家岭来的喇嘛在当地群众和部落首领的请求下,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寺庙,随后不久就由当地扎提族首领华藏正式修建成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寺院,故称之为华藏寺。该寺初属石门寺管辖,后脱离石门寺,清康熙时成为有一定名气的黄教寺院,被列为护国寺院之一。土观呼图克图曾任过法台。朝廷每年除供给寺内僧人衣食外。还另拨银俸供养,可见该寺在当时影响较大。
解放初有僧众46人,活佛1人(华藏佛,1958年前去世),经堂、昂欠各1座,僧舍数十间。1958年后寺院部分拆毁,原有明清两代朝廷所赐玉印、文书、朝服、匾额、金玉佛像、经典、法器等文物,全部丢失或毁坏,1981年重新开放,现有寺僧10人左右,小经堂3间。
7、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乡冰沟河。景区因祁连山冰川融化形成的河流-冰沟河而得名。景区总占地面积为9310公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2050-4874米之间,空气富含负氧离子,是城市的近千倍。
景区内涵纳了冰川、雪山、天池、大峡谷、大草原、弘化牧场、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自然景观,有“一日过三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代表性的景点有华锐藏区第一神山—阿尼岗噶尔雪山,祁连山海拔最高、水域面积最大的天池—柴尔龙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马兰花草原,“六月冰河、冰上开花”奇观的尼美拉大峡谷,以及大唐第一个外嫁吐谷浑弘化公主驻牧地—弘化公主牧场,乾隆皇帝国师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诞生地—章嘉一颗柏等。
景区内度假村、特色餐厅、购物街等接待设施一应俱全,是休闲、度假、疗养、健身、拓展训练、民俗体验的理想境地。目前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是河西走廊大的一家集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8、栗家庄汉墓
栗家庄汉墓,位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金强河下游东岸的小沟乡栗家庄。栗家庄汉墓群东靠群山,西临金强河河谷,为山前浅丘的狭长地带,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600米,分布面积1200000平方米。
地表封土已不明显,村民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多次发现汉代墓葬,1973年发现一座二人合葬土洞墓;1985年,原武威地区博物馆清理发掘了三座土洞墓;1998年,高速公路建设中,县博物馆抢救清理了一座砖室墓、十二座土洞墓,先后出土有灰陶罐、灰陶壶、铜印、铜弩机、汉五铢钱、木俑等器物,现藏于天祝县博物馆。其中的汉木俑、镇墓木龙首为二级文物,镇墓木兽、木鸠、铜弩机、“霍德”铜印、灰陶灶为三级文物,从出土器物分析,为汉代墓葬群,是天祝境内一处重要的汉代墓葬群。1989年被天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7月,被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栗家庄汉墓群保护范围:以该遗址中心向东北延伸300米,向西南延伸300米,向西北1000米,向东南延伸100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栗家庄村栗下组村民住宅围墙南侧,南至栗家庄村耕地,西至乡村公路东侧,东至连霍高速公路北侧山脊。
9、天堂寺
天堂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为唐宪宗(80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素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
天堂寺是学修五部四续经学的学院式大寺,共有经堂佛殿十三座,装有一颗红枣大的古迦叶佛佛骨装的释迦牟尼佛像和装有舍利佛指骨的菩提宝塔等许多世间稀有的法物和数万函经典。寺内有大量的塑橡、雕刻、壁画、经典、法器及木版印刷、手抄的藏文经典和历史资料。寺院存在的后期,常有不少云游僧人驻足学经,清未有两位西德人在此地研读佛学,可见该寺当时在国外也有影响。
千佛殿中有世界之最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高23米。寺后绝壁石洞,为宗喀巴大师弟子华锐坚参巴参禅圣地。寺院四周群峰环抱,林木葱郁,大通河从寺前蜿蜒流过,山清水秀,气候湿润,极具瑞祥。天堂寺现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释迦牟尼殿、时轮学院、空行宫、文殊殿、大经堂、小布达拉宫、土祗殿、龙王殿、多识活佛囊欠、赛义活佛囊欠等。
10、卡洼掌高原风景区
卡洼掌高原风景区,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部,属于祁连山脉,主峰大雪山是甘青界山。东西长约22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为天祝最高峰,海拔高度为4874米。
卡洼掌东北靠旦马乡、南邻毛藏乡,这里历来人烟稀少,草原面积广阔,矿藏资源丰富,有羌活、秦艽、黄柏等中药材,有雪豹、麝、熊等野生动物。卡洼掌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分布;山腰灌木丛生,香柴花枇杷花花香四溢;山脚下则是丰茂的草地、清澈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造就了祁连、旦马、毛藏等乡镇如诗如画的风景。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探险旅游景区。
卡洼掌的真实面貌神奇又清澈,是天祝人祖祖辈辈所珍视的“神山”“圣山”。山上有无数清泉从大山深处涌出,清澈如同蓝色宝石项链一样的清泉,一路汇入毛藏河、响水河、冰沟河等大小河流,滋养着山脚下的牛羊、庄稼和人们。
此外,天祝县还有滨河森林公园、竹林沟风景区、打柴沟清真寺、朵什寺、石门沟风景区、布尔智风景区、夏玛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标签:天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