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令哈旅游景点大全

1、外星人遗址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位于柴达木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有个UFO的标记,这就是传说中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中国首个“怪圈”惊现青海德令哈外星人遗址附近,自古“麦圈”现象都只出现在西方国家,如今在中国境内的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出现一个巨型“沙漠怪圈”。
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德令哈市出来沿315国道敦煌方向,约40公里,路上有明显指示标志,是一个UFO的标记,这就是传说中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2、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怀头他为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它们就像是两面熠熠闪亮的巨大的宝镜,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间。可鲁克,本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水草茂美的地方。”托素,也是蒙古语,即“酥油湖”的意思。
3、克鲁克湖
克鲁克湖位于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处的怀头他拉乡以南,“克鲁克”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水草茂美的地方”。她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部,属于微咸性淡水湖,水色清澈、湖面平静,景色绮丽旖旎。每年初春,克鲁克湖的冰开始融化时,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鱼鸥、野鸭等珍禽,从遥远的东南亚诸岛飞到这里筑窝垒巢、生儿育女。

二、德令哈的介绍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市区海拔2980米,截止2012年,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1德令哈市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在7亿吨以上,可利用价值较高。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着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2013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市区以西40公里的柯鲁克湖,盛产草鱼、鲤鱼、鲫鱼、闸蟹、虾等水产。境内有柏树山、黑石山水库、“外星人遗址”、怀头他拉岩画、“褡裢湖”等旅游景点。

三、请大概介绍下德令哈

德令哈简介

德令哈历史悠久,古老文明。“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辖三镇一乡三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市区海拔2980米,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近10万人口,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十三世纪,蒙古族蹶起,灭金亡宋,建立了元帝国,德令哈亦被置于元朝统治之下,为宣政院所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区。之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2年)和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蒙古族两度进入柴达木地区。现居住在德令哈地区的蒙古族为厄鲁特蒙古禾硕特部(西蒙古)首领顾始汗之后裔。现在的德令哈,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进步,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交相辉映的灿烂文化。每逢夏秋黄金季节,德令哈到处都可以看到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那达慕大会、“六月六”歌会、夏日篝火晚会、湖蟹节、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广场文艺演出、军地共同联欢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德令哈美丽神奇,资源富集。德令哈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山、川、盆、湖、泊、绿洲、戈壁、荒漠兼有,资源富集,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这里是青海省生态绿洲农牧业的重点地区,是柴达木优质绒山羊的繁育基地。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 65个矿床,其中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在7亿吨以上,可利用价值较高。境内还有丰富的野牦牛、野驴、雪豹、麝、岩羊、黄羊、雪鸡和沙棘、枸杞、锁阳等驰名中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湖面积2067平方公里,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有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距市区以西40公里的可鲁克湖,盛产草鱼、鲤鱼、鲫鱼、闸蟹、虾等水产。德令哈还有多处奇特的旅游景点,古柏蓊翳的柏树山,碧波粼粼的黑石山水库,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古老的怀头他拉岩画,一咸一淡、生态各异、遥相连接、神韵悠长的“褡裢湖”—— 托素湖和可鲁克湖特色旅游区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德令哈生机勃勃,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德令哈市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及省、州重视我市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全市上下按照“扎扎实实打基础,坚持不懈攻生态,以工兴市强实力,繁荣商贸活市场,调整结构创特色,改革开放促发展”及“稳定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始终突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有了重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果;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到“十五”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59倍,年均增长18.7%,人均GDP达到16104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2.2亿元,是“九五”末的7.6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28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59元,年均增长8.2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5元,年均增长6.4%。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9亿元,较上年增长27.54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79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达到4140万元,较上年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8975元,较上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2609元,较上年增长13.7%。
德令哈区位突出,特色鲜明。德令哈市地处青海省的中部,青藏铁路、国道315线穿城而过,德都公路与109国道相连,是南进西藏、北连甘肃、西通新疆、东接省会的交通枢纽。兰西拉光缆、“110”输变电线路、 涩宁兰天然气管道横贯全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迅、能源网络。近年来,随着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和青藏铁路复线、德令哈至盐湖快速通道、110KV双回路和330KV西进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即将建成,将极大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德令哈按照省、州的定位和要求,以建设青海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周边地区的禀赋资源,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能源网络,优化资源组合,加快发展区域特色工业,重点发展盐碱化工、建材、中藏药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和构筑六大特色产业链,努力将德令哈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碱业基地、全州重要的建材基地、生物制品加工基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使德令哈的地位更加突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德令哈开放开发,环境优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心、帮助、支持德令哈发展的良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争取和引进资金,努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牧业基础不断巩固,结构日趋合理,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功能逐步完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近几年,德令哈市分别被命名为“全省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良好的信誉、优惠的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吸引着众多客商纷纷来德令哈投资发展,为加快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德令哈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一片投资的热土,是创业者的乐园。
展望未来,德令哈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将牢牢把握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提升综合实力”这一目标,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十一五”期间,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在特色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两番,突破1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10%的增速,分别达到13080元和3710元。使德令哈市成为工业水平较高、特色经济发展、商贸流通繁荣、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青海西部园林城市。

标签: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德令哈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