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高铁可以直达天柱山脚下的潜山站了。真是三伏天,酷热难挡,随即安排高铁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潜山避暑之旅。

潜山站属于新站,整个车站干净卫生,安保人员也有问必答,刚下车的我对这座城市有了美好印象。

感受22.3度的拥抱——天柱山

逃离37℃高温的酷热都市,来到潜山的天柱山。车行山脚下,很远就看见天柱山的好几座山峰隐匿在浓密的云雾里,好神秘。

登上大龙窝索道,停车场渐渐离我远去,天柱山我真的来了!

走下索道后,感觉到丝丝凉意袭来,整个人都清爽起来。

夜宿炼丹湖

首先赶到入住的炼丹湖接待中心,这里的海拔是1089米,因为东汉著名炼丹术创始人左慈,在此修道炼丹而得名。无意间看到山上的温度是22.3度,负离子每平方3035个,真的超级舒服。

夜幕即将到来,虽然没有看到落日,但天边泛橘红的霞光下,炼丹湖像温柔的少女,静静地陪在我们周围。

远处的天柱山,云雾缭绕,躲了起来,好像故意跟我们捉迷藏,就静待明天我们去揭开她的真面目。

这次入住的客房是别墅式的,一栋别墅有3层楼,多间客房在其间。因为山上凉爽,根本不需要开空调,就可以舒舒服服安睡一晚。

第二天早晨4点半的闹铃提醒我去看看天柱山的日出哦,因为不是特别熟悉地形,我并没有离开炼丹湖太远,攀登到一座会景亭的山峰上就停下来了。

此时的太阳还没有从地平线完全升起,但是红色的霞光已经开始照耀大地了。

远处的山峰,好像一只沉睡的狮王,接受着朝霞的洗礼。

会景亭的位置刚好被前面这座山峰挡住,所以在地面是看不到日出的,好在我带来了我的无人机,一键起飞后,在空中拍到了日出的美好景象。

太阳正式升起来后,金光照耀在每座山峰的顶上,我叫他们为“金顶时刻”。

此时的炼丹湖水波荡漾,风轻云高,美轮美奂。好吧,炼丹湖再见,我们要去攀登天柱山啦!天柱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又名皖山、皖公山等,安徽省简称“皖”正由此而来。其因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并有着“江淮第一山”的美誉。

出发后先环湖一周,走到炼丹术创始人左慈的雕像旁,他一直伫立在高高的炼丹台上,注视着每一位走过的游人。

登顶天池峰

今天我们选择了一条快速到达天池峰的线路,从炼丹湖出发,路过五指峰,通天谷,高隐亭,神秘谷,最后到达天池峰。天柱山的最高峰是天柱峰,但是天柱峰是不能够登顶的,游客最高可以在天池峰欣赏天柱峰的雄姿。

湖水养育了山间多种野生小生灵,我见到路过就看到了呆萌的蝾螈和豆娘。说明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良,小动物们生活得很开心。

拾阶而上,随着山势的逐渐升高,炼丹湖的全貌映射在我们眼前。

刚刚路过的湖边小道,蜿蜒曲折。

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总是若隐若现地勾引我们去看它。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

每一处石壁和山峰都有象形的动物,这块石壁上有一匹骏马的头像,你们看见了吗?

小伙伴不停地按着相机快门,生怕漏掉一处美丽的风景。

象鼻石果然特别像,它是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鬼斧神工。

攀登大概2小时,我们来到了神秘谷小憩,胆子大的小伙伴直接站在巨石上观看云海流动。

皖公神像简直神了,侧脸的皖公面带微笑。

加油,我们向顶峰前进……

巨石上的天宫和蓝天中的月牙相映成趣!

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些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据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祥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终于攀登到了天池峰,天池峰因为峰顶有天池而得名。而天柱山的最高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并有着“江淮第一山”的美誉。因外形像竹笋又叫做笋子尖,海拔1489.8米,但是想要看一眼它的真容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因为山上的天气变化多端,很多时候都大雾弥漫,能不能看见看你的运气哦!

我把运动相机固定好拍摄延时,可是云雾太大,最后只拍摄到了寂寞,哈哈!

好在我们诚心而来,天柱峰也没有让我们失望,时不时地会露出真容,给我们饱饱眼福。

没多久,它又开始耍起来小性子,一瞬间的功夫又隐匿在云雾中。哈哈,知道我们没有吃午饭,催我们早点下山啦!

下山的天气真的好到爆炸,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处处飞扬……

古炮台、百步云梯、总关寨,一一从我的脚下走过。其中百步云梯最为惊险,下山很陡,必须紧紧抓住缆绳才能稳步下台阶。

升起我的小灰机,我把天池峰和天柱峰收进了一张张照片里。

摩崖石刻追思怀古——山谷流泉文化园

山谷流泉文化园位于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一条宽广的潜河从它身边流过。

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楷、草、隶、行、篆。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来源:玩味生活陈明)

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天柱山

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媚

因有了山水的交融辉映

才有了雄奇灵秀的天生丽质

才有了山清水秀的画意诗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在于皖山皖水间

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再来回归生态

拥抱绿色世界……

#趣游安徽#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