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亭

双清亭,位于资江、邵水汇合的砥柱矶上。双清亭始建于北宋。四角朱亭,双层回廊,势若凌空,秀丽典雅。明巡抚赵贤书“双清揽胜”,因为亭下汇聚了水之美,山之秀、石之奇,兼具有亭阁之雅,古塔之幽,城郭参差,月色清朗,亭外亭上有清末诗人吴德襄写的一幅楹联: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双清亭为宝庆游览胜地,宝庆翰林大任,著名学者魏源,一代名将蔡锷,都有题咏。它是宝庆文化沉淀的结晶,也是古城历史一页。1956年9月,双清亭经邵阳市人民政府修复并扩建成公园。1978年再次拔款重新修葺,“双清秋月”被誉为一方胜景。在双清亭侧有高庙,原名康济庙,康熙年间更名关帝庙,庙门有石刻对联:“翊汉明忠,山犹西向;吞吴饮恨,水自东流”。隶书,笔势疏宕有神韵。镌刻精细。现保存完好。

双清亭

白水洞

白水洞位于新邵县城北西十二公里,座落在高桥乡境内。白水洞群山拱卫,两山迥环换峙,中有瀑布溪流,其形似洞,水白如银,所以称白水洞。白水洞纵深二十多里,风景秀丽,山势巍峨。据《宝庆府志》记载,洞内有铸铁亭,片石亭,石庵,吸潮岩,寒碧寺,滴水岩,银涛峡,瀑布泉,镜石,落雁池等。号称“白水十景”。南有桃花庵,相传宋代有异僧居此,遍种桃花,历为名胜。白水洞自棠溪径北,象似深山幽谷,宛曲盘绕,流水潺潺,别有一番奇趣。溪水两岸是卓笔峰,险峻陡峭,形似笔尖,纵深五里处,有座古庙,称片石庵,右转数百步,豁然别一洞天,房含俨然,平畴如镜,这是白水村,环境优美,宛如桃花源胜境。 至此山穷水尽,拾级登山, 奇景迭出。首先是滴水岩,水珠自几十米高的岩上掉下,似断线珍珠,叮咚有声,岩壁侧立千寻。晶营透亮,活白如玉。自此登石壁而上,就是深不可测的银涛峡了。流水被岩石撞击, , 掀起一米多高的波涛,声如闷雷,再往前,就是府为壮现的白水瀑布了。润水从石壁上扑落下来,宛攸银河泻地\'如花翻券,五彩缤纷,幽寂移情,洞左山朝,有谢居问观星台遗址,洞右有落雁池,再往前还有水帘洞,梳妆台,一线天诸景。又十里是罗山水库,遍地松杉,乌鸣成韵。白水洞幽深秀雅,丽质天成,水质清冽,风光宜人,是天然的旅游胜地。

白水洞

南山

南山,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人称八十里大南山,平均海拔1760米,上有48坪,48溪,23万亩草山草坡,建有南国 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南山年平均气温 11C,夏秋最高气温仅28度,空气新鲜,土壤、大气、水质无任何污染和公害,是一处集天然牧场、奇风异景、疗养、避暑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南 山景点众多:青塘坳神雾区, 云雾变化万千。神牧区是一处难 得的花花世界。紫阳牧区 属奶牛放牧区,在这里可乌瞰牧场辽阔 的草场。大丫口日出, 霞光紫气,十分奇观。绞子洞是一个 大 山谷,那雾柱便如一条条玉龙般飞腾。陆家壕沟壑纵横, 有高山 瀑布,峡谷飞泉。神童山是“南山神泉”发源地。南山 顶海拔1940米,可以 俯瞰南山全景和辽阔的湘桂河山。如今 的南山,既开发了南山神泉,鲜奶露、脑黄金奶粉系列绿色产品,又兴建了紫阳亭、天湖亭许多景点,是一处别具风情的旅游胜地。

南山

莨山

莨山旅游凤景区位于新宁县城南10余公里处,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已开发的景点60多处。莨山是典型的丹霞峰林地貌, 是一块以水秀、山美、洞奇著称的风光宝地。撮其大要来说, 在这百余平方公里丹霞峰林地貌分为五大景区:紫霞峒景区。本区包括玉泉寺、万景槽、神仙洞、红瓦山等11处景点。紫霞峒则是一要曲径通幽的峡谷,面积达100亩,因紫气萦绕而得名。骆驼峰景区。本区包括一线天、幽魂洞、蜡烛峰等13处景点。骆驼峰由四座石山组成,酷似一头巨大的骆驼在寻找同伴,远看头尾身躯,轮廓分明。此峰乃莨山风景区的最高点。“天下第一巷”,座落在牛鼻寨云雾深处,百丈悬崖,裂开一线,长230多米,宽仅0.8米。举世罕见。本区还有丹霞地貌天下第一桥。八角寨景区。本区的主峰是云台山,与广西资源毗连,主峰为云台峰。八角寨最陡峭的一角,峰尖似翘起的牛角,就是著名的“龙角香”。此外,八角塞西南面,是号称天之胜的峡谷群,逶迤起伏的山峡,鳞次栉比,大小百余条峡谷,拔地而起的奇峰异石,气势磅礴,恢宏壮观。下半山景区。本区胜境有仙人桥等5处景点。莨山风光,这颗闺中之珠,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所识,现莨山被评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莨山

云山

云山,湘西南名山,位于武冈市城南5公里处,最高峰海拔1372.5米,年平均气温15%C。1992年9月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为全国第六十九福地,亦称“楚南胜地”,远在隋唐间,便有佛教传播,宋、明最盛,形成以胜力寺为中心的寺庵建筑群,寺僧曾达500人家,现保存有14尊石砌僧塔,50多块铭文碑刻,三处摩崖石刻及5公里的青石板“秦人古道”。

云山风景秀丽,素为旅游胜地,古今名人题咏甚多;宋高宗赵构感叹曰“云山七十一峰,烟云变幻”、明代礼部主事潘应星曾题“仙桥横汉”、“崖前??水”等十景,并流传许美丽动人的传说。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亦题为“楚南胜境”。

云山勤植物资源丰富,有植被面积3118公顷,其中原始次生 阔叶林200多公顷,是50多种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区。1921 年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韩马迪曾于此发现80多个植物新种,其中20余种以云山名之。现初步查明,有植物203科,1518种;动物66 科, 211种,且有10余种珍稀动植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

云山,以山奇、水秀、林幽、云幻著称,为旅游、朝佛、休闲度假、科研教学的理想场所,属城郊型森林公园。

云山

城南公园

城南公园位于邵阳古城区之南,占地区10.76万平方米。1955年秋始建。公园位置适中,环境条件好,园内绿化覆盖率70%,活动场景宽。设施较完善。因内主要景观均为人造的娱乐性设施,有儿童乐园、早冰场、风雅偻茶室等建筑,配植物造景的喷池花坛群、环园道,点缀着凉亭、躺椅,还有占总面积50%的尚未开发利用的自然型乔灌木丘地,是一处以儿童游乐为主,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的人们憩养、娱乐的场所。

城南公园

水府庙

水府庙又名双江楼,位于邵阳市沿江桥东头,资水与邵水交汇处。

邵水平时,水势平缓,春夏之交,雨暴流急,水势极为凶猛。为宝庆城内居民和资水、邵水船民合资兴建。供奉河神,以避水患,祈求吉利。后毁于兵火。现存建筑为清道光21年( 1841)重修。庙前江畔建有戏楼,每年庙会,祈神唱戏,盛极一方。可惜,这一古老建筑,未亡于战乱,未亡于水火,却毁于大跃进年代。所幸是庙前戏楼——半入云古亭,至今尚存。以它为主体。建成水府游园。

游园玲珑,前面曲岸枕河、飞舸流舟。后倚通衢大街,车水马龙。西南三桥迭映,一派繁华。亭前亭后,两江波撼夕阳红、无数风光回望同。

戏楼顶额上题有“半入云“三字,两旁原来有一副对联: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戏台后面化装间有集句联:

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

1978年,市政府对水府庙戏楼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修复后的水府庙戏楼,保存了原有的结构面貌,外看楼阁三层、飞枪丹顶,很有气势。里面雕梁画栋,精巧玲珑,因其外形美观,建筑奇特,198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府庙东侧有新辟的临江公园,这是- -座精巧秀雅的小园林。因内一道九曲六十二柱廊,嵌有铵花窗和水波墙,使公园成为一个闹市中的“洞天福地”。园林东头的秋月楼金碧辉煌,西头为秀丽的江风亭。园内还辟有荷花池、金龟池假山、花圃等。整个园林将内景与外景巧妙地融汇一体,给人以素雅开朗、小中见大的艺术意境。

为了便于人民群众休息和游览,在水府庙红楼旁,又新建了“秋月楼”、“江风亭”,两楼之间有长廊相连,回环曲折,十分雅致。凭栏眺望,资水蜿埏而下。十里碧波,尽在眼底。小园既太自然之胜,又兼具人工之美了。

水府庙

东塔

[东塔]东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 后毁。清道光十四年(1834),邑人谢承莳在旧址重建,因战事修至四级而止。清同治元年(1862),其子谢永锷经三年续建而成。与塔东相隔20余来有一禅寺,俗称东塔庵,和塔同期建成,庵由女尼住持。内供如来佛、观世音等塑像,为市内著名佛教场所。

东塔

余湖雪霁

景区在境内城东乡。 山势“高崖峻耸,不易攀登,积雪尤甚。晴霁登临,风景特异。”明参政车大任《小佘湖山》诗:“佘山高百仞,翻爱雪晴时。积素兼天远,凝晖映日奇;千林频送色,万壑顿回姿。欲借阳春意,挥成郢客辞。”此山称“小佘湖山”始自唐代。唐时崇尚道教,申泰芝死后,朝廷令邵州为其建庙,岁时祭祀。申泰芝隐居修炼的佘湖山离州治甚远(今邵东县佘田桥镇),为便于祭祀,逐在此山建祠,称佘湖庙,山乃名为小佘湖山,逐渐通称佘湖山。山顶有毗卢阁,民国时期,香火旺盛,每年秋季,远近信徒到此进香拜佛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山脚有雷祖岩,履之空洞有声。

岩上有台,台侧有石如悬,石下滴水时,附近群众视为雨兆。

余湖雪霁

洛阳仙洞

洛阳仙洞位于境内前进山下的一个岩洞, 景致清幽,“资邵二水汇流其下,石室曲折,后穴冥通不知所底,壁间字痕可读”(见道光《宝庆府志》洞旁有洛阳井,水清如镜,长旱不竭。据传,洞、井皆为唐人申泰芝思念他在洛阳的母亲而命名,故称“仙洞”、“仙井”。明宝庆知府谢省有《洛阳洞》诗:“杖履跻攀到九华,不知何处是仙家。落花流水春光老,古木闲去夕照斜。丹鼎何人知岁月,洞门长日锁烟霞。仙纵一去无消息,唯有碧桃春自花。”明参政车大任诗中有“门连丹灶寂,坛共白云平”句,可从中想见在明代时洞口尚有仙人炼丹用的鼎、灶法坛之类的遺迹。

洛阳仙洞

山寺晓钟

[山寺晓钟)山寺晓钟景区故址在今昭陵西路,旧称东山。山顶之东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代(502~557),后城内太平巷之太平寺迁东山,两寺合并,为宝庆府聚僧讲经之地,称为太平兴国东山讲寺,简称东山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移县署钟楼之“景泰铜钟”于寺内。每当清展,嘹亮的钟声远播于街巷闾里和资、邵二水的行舟渔船之上。明兵部侍郎张同敞有《东山寺》诗:“古寺入风幽,村烟江水头。木疏钟磬落,人静雨花流,有客寻闲约,逄僧问静修。擎杯云到掌,醉为此山留。”神滩晚渡神滩渡位于境内江北新滩镇。资水由西南方向来,到此处折转向东,故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旧时,这里设有木蓬船义渡,并有义田16亩为义渡开支,公路兴起之前,是通向西南的要道渡口。相传,古时有神秘的铁船往来于两岸之间运渡,曾有渔人于渡旁得一头盔,长0.5米,重5公斤,故称“神滩渡”。岸边有神滩晚渡亭。每当夕阳西下,朱亭映衬碧水,行人争渡,浆声人影,波光鄰粼,景色十分绚丽。明佥事杨廷芳有《神滩晚渡》诗:“路转神滩入望赊,归人待渡簇平沙。空江寂寂来鸿渺,远树依稀落日斜;暝色酿成千里雾,橹声摇碎一江霞。纷纷世故忙如蚁,那得浮生鬓不华。”

山寺晓钟

龙桥铁犀

[龙桥铁犀]龙桥铁犀是 指以青龙桥和置于桥墩的铁犀为中心的水城、市街所构成的景区。旧志载为宝庆十二景之一。青龙桥是横跨邵水的交通要道,唐代乾宁年间已建木桥,屡毁于水 灾。南宋理宗宝庆初(1225~ )郡守宋仲锡改木桥为石墩桥,并置铁犀于中墩上游,以镇水怪。为纪念遥领邵州防御使的赵昀嗣位为理宗皇帝,命名为“跃龙桥”。按八卦方位,此桥在城东“震”方,中国古代神话以震位之神为“青龙”,宋代灭亡之后改名为“青龙桥”。清乾隆间重修东关城楼,此桥位于东关下,亦称东关桥。1978年改名为东风桥。道光年间大水,铁犀自身不保,双双沉于 河底。1968 年因修资江大桥,从河里捞起一只铁犀,它沉于河底已经一百三十年了。资江桥离青龙桥有数百米之远,不知这诚然大物,如何在水下运行。铁犀牛独角狰狞,姿态英伟,可以想象,当年它与它的老伴(仍在江底)虎踞青龙桥旁,雄视江面,水波倒映,雄姿飞动,是多么使行见者意动心骇,惊叹其壮伟。元代诗人鞠志元有句:“百尺青龙跨碧湍,铁犀光映玉栏杆。”

出水铁犀现安置在双清公园大门内喷水池中,供游人观赏。

龙桥铁犀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区境内唯一的一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境内两路口26号,是一座单独的两层楼房,过去叫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后,奉周恩来同志指示,湖南省工委迁驻邵阳,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也随同迁入邵阳,居住此幢房子内(迁后改为“通讯处”)。中共中央派徐特立同志以八路军高级参议身分任驻湘代表,王凌波同志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曾家院子楼上是徐特立同志的住院,楼下是办公室,省工委负责同志也常在这里开会或秘密接头。

1939年2月,就在这幢房子的楼上召开省工委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湖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共南方局派叶剑英、秦邦宪(博古)同志参加了会议。

中共湖南省委利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这个合法机构,积极开展革命斗争。这里一度成为湖南省地下党组织活动和全省抗日救国的中心

八路军驻湘办事处

以上就是邵阳境内的旅游景点了,有没有想要过来耍耍的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哦……

标签:青龙桥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