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60年代小吃还有很多疑问,那么你来对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60年代小吃有关的知识点。

60年代小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6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当时的小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下面将从八个不同方面来介绍60年代小吃。

60、70、80后的怀旧美食
 

不管哪个年代,孩子总是最容易满足的那个群体。在每个孩子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零食总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记忆。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伴随着孩子们的零食也在不断变化,而每种零食都无一例外能够勾起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60后、70后、80后童年时代那些独特的美味。

60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

冰棍

虽然在那个年代家里几乎没有冰箱,但很多卖冰棍的人都是把它们放在冰块里面,然后盖上盖子到处叫卖。那个时候的冰棍不像现在那样有很多的口味,而是只有甜味儿,包上好看的包装纸,就算是那个时代小朋友们最常见的零食了。

古巴糖

那个时候的零食屈指可数,而其中进口的古巴糖大概是所以零食中最为奢侈的零食了。这种糖是把甘蔗糖提取出来进行加工做成的糖果,而在那个年代能吃上古巴糖的,绝对是富贵人家。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饼干

很多60年的人都一定认识这款饼干吧,看着包装也是十分精致,它的味道也是十分美味的,当然它就和古巴糖一样,也是属于有钱人才吃得起系列。

金鸡饼干

金鸡饼干也是60年代的零食代表,看它的包装也是十分简陋,图案也就是有几个饼干做成的,不过在那时看来,这可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包装。能吃上一块金鸡饼干,心里能高兴好久呢!但这也只有土豪家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贫苦人家的孩子见或许都很难见到。

岭南饼干

这种饼干常见于当地的粮油店,有散装也有包装。散装的奶盐苏打饼、夹心饼、威化饼放在大透明玻璃罐中。是无数小朋友魂牵梦绕之所在,只不过那时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钱不多,只能每天看一下,期待过年过节都吃到一点。

70后·回忆里也带着甜

时间到了7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好转。孩子们也褪去了60年代的沉郁,开始,童年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一点可以直接体现在零食上面,这个时期一批堪称经典的零食也逐渐开始活跃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些当时的零食甚至直至今日能见到,抵过了时代洪流的侵蚀。

爆米花

那个年代一些街上专门有炒爆米花的摊子,也有专门走街串巷给孩子炒爆米花换取米粮的商人。他们通常都自备了一个黑色的铁罐子,孩子们会聚精会神盯着那台神奇的机器看,等到“嘭”的一声响,那种原始粗粝的新鲜爆米花就做成了。那个时候的爆米花分玉米爆米花和大米爆米花,前者现今电影院里还有卖,但口感已大不相同。而当年那些走街串巷用最原始的机器“嘭”一声现场“爆米花”的大叔们也早已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里。

糖水罐头

糖水罐头虽然是70年代孩子们最常见的零食,但那个时候糖水罐头通常是家长买来孝敬长辈的。爷爷奶奶通常会在孩子生病或者奖励孩子才会给吃几口。最常见的糖水罐头是糖水橘子罐头,酸酸甜甜的橘子瓣泡在糖水里,但甜的并不腻,而是清甜。最早出现的糖水罐头是糖水蜜橘,密封在一个1升装的广口玻璃瓶里,其实就是白糖水腌橘子瓣儿。瓶子还可以二次利用,直到现在鸡毛家里还有以前吃的罐头瓶子。吃完后,瓶子洗洗还可以装东西。

大白兔奶糖

一提到“大白兔”三个字,首先想到的恐怕都不是一只毛茸茸的啮齿动物,而是白白的圆柱状奶糖吧。这种糖在60年代就已经有了,但真正到70年代才真正进入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70后孩子的童年记忆中,都不可或缺地有它的身影。浓浓的奶香、嚼劲十足的口感,甚至是那一片可以吃的透明糯米纸,都满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麦乳精

70年代很少有家庭能喝得上牛奶,麦乳精最开始以营养品的角色出现在70后小朋友的家里。那时候麦乳精是一种很上档次的营养品。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几个能喝到牛奶。麦乳精是哪个时候最有营养的营养品,那香甜实在诱人,有不少小孩子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撬开盒子直接舀几勺子直接吃了。直到后来各种味道差不多的饮品纷纷涌现,孩子们对麦乳精的热情才慢慢退却。

红虾酥糖

红虾酥糖,其实是酥糖的一种,因其糖块的形状洁白中镶有褐色条纹,活像虾的中段,因此得名“红虾酥”。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那个年代,红虾酥糖在小朋友心中的地位大概仅次于大白兔奶糖。

80后·绚丽多彩旧时光

80年代,改革开放热潮开启了中国新的时代征程,从此中国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对80年代的孩子们来说,绝对是具有特殊意义年代,舶来品与国产零食分别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这片诱人的新市场。这个年代的零食不论是口味、品质和还是包装,都有了更多的花样。

宝塔糖

虽然宝塔糖是一种打虫药,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小朋友只有在打针的时候才能吃到这种糖,对当时的小孩来说,虽然很惧怕打针,但是一想到打针就能吃到这种好吃的糖块,也就可以忍受疼痛了。

哨子糖

哨子糖应该是最早将零食和玩具结合在一起的食品了,又可以吃、又可以玩。相信80后的孩子都吃过这种糖,而且经常会比谁吹出最响亮的声音。很多小朋友的玩具盒里面,想必都有过它的身影。

汽水

80后的孩子对汽水想必并不陌生,那个年代的汽水可不是可乐雪碧之类的。而是用玻璃瓶装的果味汽水。南有美津、沙士,北有北冰洋、冰峰等。有的是菠萝口味,有的是桔子味。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饮料,曾经和你一起喝过玻璃瓶果味汽水的朋友现在怎么样了呢?

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这是大家都熟悉的《冰糖葫芦》,小时候经常听,几乎每个80后都能哼几句。可以说在80后的童年记忆中,少了什么也不能少了冰糖葫芦。冰糖葫芦是那个年代孩子们在冬天最喜欢的一种零食,一到冬天,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已经成为城市的一景,糖葫芦也是他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奇多

作为类似薯条的膨化食品,“奇多”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最经典的零食代表,与当年风靡一时的“奇多圈”有很大关系。随奇多食品赠送,无处不在的80后回忆,里程碑式的一套食品卡片。全套40张,画面为世界各地国家景观或人文元素精选并配有标志性的奇多豹,发行年约在1994-1995年之间。

一、历史渊源

60年代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时的小吃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种类。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吃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60年代的小吃主要是由街头小摊贩经营,以方便、快捷、美味为主要卖点。60年代小吃的种类丰富多样,有糖葫芦、煎饼果子、豆腐脑、油条、麻花等。

二、糖葫芦

糖葫芦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小吃,也是60年代小吃中的一种。糖葫芦是用串好的山楂、草莓、枣子等果蔬蘸上糖浆,晾干后形成的一种甜食。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糖浆的蘸涂和晾干,因此糖葫芦的口感非常酥脆,甜而不腻。

三、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豆沙、蜜饯、芝麻等馅料,煎烤而成的小吃。60年代的煎饼果子以其口感酥脆、香甜可口而受到广泛喜爱。煎饼果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豆沙、蜜饯、芝麻、糖果等。

四、豆腐脑

豆腐脑是一种以豆腐为主要原料,加入糖水、花生、桂花等馅料,制成的一种甜品。60年代的豆腐脑以其口感细腻、清香可口而广受欢迎。豆腐脑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选用好的豆腐和馅料,才能制作出口感好、味道香甜的豆腐脑。

五、油条

油条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酵母、碱水等调料,制成的一种炸制食品。60年代的油条以其外酥里嫩、口感香脆而受到广泛喜爱。油条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发酵、揉面、擀面、切条、炸制等多个环节,制作难度较大。

六、麻花

麻花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白糖、芝麻等馅料,制成的一种炸制食品。60年代的麻花以其外酥里嫩、香甜可口而受到广泛喜爱。麻花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揉面、擀面、抻条、交叉编织、炸制等多个环节,制作难度较大。

七、注意事项

在享受60年代小吃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60年代的小吃多数是由街头小摊贩经营,卫生条件较差,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购买60年代小吃时,需要选择正规的小吃店或餐厅,避免在街头小摊贩购买食品。

八、总结

60年代小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60年代小吃以其方便、快捷、美味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享受60年代小吃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

九、问答

1. 60年代小吃的种类?

答:60年代小吃的种类有糖葫芦、煎饼果子、豆腐脑、油条、麻花等。

2. 60年代小吃的制作难度如何?

答:60年代小吃的制作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制作过程较为复杂。

3. 在享受60年代小吃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在享受60年代小吃时,需要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选择正规的小吃店或餐厅购买食品。

十、建议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60年代小吃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吃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推广正宗的60年代小吃,同时也要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安心享受美食。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如果您还需要了解更多60年代小吃相关的知识,请继续查看我们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彩内容。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