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路夕影亭是拍摄雷峰夕照最佳位置。

雷峰塔

位于西湖南麓,初名夕照山,是南屏山的支脉,山高48米。五代吴越时期,在雷峰偏东的平冈上,建起了黄妃塔,后又称为

雷峰塔

。每到黄昏,夕阳笼罩,塔影横斜,傲立余晖,满湖金波,“雷峰夕照”就此得名。

关于

雷峰塔

的建造历史要追溯到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十国。当时杭州属吴越国管辖,吴越国虽然是个小国,只统治着江南14个州郡,然而在那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个小国却是相对安定富庶的地方,这主要得益于吴越国的创立者钱鏐制定的“保境安民”国策,因此到了他孙辈钱弘俶主政时,国力已比较强盛,佛事活动也非常兴旺。

公元975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的宠妃黄氏生了一个儿子,为庆贺这一喜事,钱弘椒就命人在当时的雷峰上建起了宝塔,977年落成后初名“黄妃塔”。因宝塔建在杭城西关外,用砖垒砌,又称“西关砖塔”。此后又因建在雷峰上,得名“

雷峰塔

”。

初建时的

雷峰塔

,从南宋李篙所画的《西湖图》分析,其外观呈八角形,结构为五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内八面砌以《华严经》石刻,塔下供有金铜罗汉16尊。塔上重檐飞栋,窗户洞达,人们登临其中眺望湖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九大胜景历历在目,一派大好风光,成为宋塔造型的一个精品。所以一千多年来,骚人墨客对

雷峰塔

的景色赞叹不绝。具有代表性的是元朝诗人尹廷高的:“烟光山色淡冥蒙,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充满传奇色彩的

雷峰塔

,多次遭到天灾人祸,先后经历了初建、复建、烧毁、倒塌、重建等多个阶段。初步规划时,宝塔拟建十三层,“因财力不充,故建七级,复以风水家言,止存五级”。北宋宣和二年(1120),因为战乱而遭严重毁坏。南宋时因遭雷击,塔顶受损,修复时仍为五层。到了元朝时,它依然保持着“千尺浮屠兀倚空”的雄伟姿态。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