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的由来:相传山东的崂山本叫鳌山,有兄妹二人决心除掉在东海为害的鳌鱼,后来鱼骨化成“鳌山”,兄妹二人化成“巨峰顶”和“美人峰”。因攀登鳌山特别费力,人们就把“鳌山”叫成了“劳山”。后来文人们又在“劳”字边加上了“山”字,就变成今天的“

崂山

”。

崂山的景点

截至2017年8月,崂山山区文物保护单位5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含太清宫、太平宫、上清宫等11个道教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崂山山区内尚存道观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通真宫、华楼宫、蔚竹庵、白云洞、明道观、关帝庙、百福庵、大崂观和太和观。其中,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皆修葺一新,成为道教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白沙河

崂山北九水的源头来自海拔1100米的源泉,也叫天乙泉,是崂山海拔最高的泉眼。崂山旅游北九水还是崂山的母亲河——白沙河的上游。白沙河是崂山山区最长的河,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因河道宽阔,水质清澈,再加上崂山水库储水,曾为青岛市最主要的城市水源地。

二、百福庵

百福庵又名百佛庵。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院后村东。创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9年)。该庵为崂山古老道观之一。初创时建筑简陋,内供菩萨,信奉佛教,名百佛庵。清初改奉道教,属马山龙门派,又称外山派。前院建倒座殿,内祀菩萨,中殿祀三官,后院为玉皇殿。该庵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太和观

太和观又名北九水庙、九水庙。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北九水村。创建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观处北九水北岸,为内外九水之分界处,明代天顺八年和清代乾隆年间皆重修过。解放初期该观被小学使用一部分,“文化大革命”初期,观内之神像、文物、经卷全部被捣毁和焚烧,房屋全部由小学使用。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