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泰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东岳泰山主峰海拔1545m,山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同时,还有着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露天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泰山风景区
泰山风景区

人文历史

泰山文化

泰山南有北辛文化(约7300年前)和大汶口文化(约6300~4400年前),北有龙山文化(红4400~3900年前)。

泰山因其高,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有文字记载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如:灵岩寺观普照寺。经石峪的《金刚经》石刻,闻名中外。科学家、史学家则把泰山作为研究对象而留下大量著作。

泰山民俗

1.吹糖人

现今在泰城的街道小巷还偶尔可以看到吹糖人的小贩肩挑挑子走街串巷,吹糖人是旧京城一个行业,制作时,小贩从铜勺里取出一点儿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防止粘连,趁热将糖搓成卵形,团成一个空膛的长球状,空膛的一端抻细,就形成了一根空心的小管子,如吸管,马上就用嘴对着管子的一头朝里吹气,双手立即在糖泡的另一头随手就拉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

2.泰山庙会

泰山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现代。泰山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庆贺神祇的圣诞,庆贺活动期间,香客游客云集,要吃,要住,要购,要娱,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也随之出现,庙会也就逐渐变成了一项多功能的活动。

3.皮影戏

泰山地区的皮影戏多来自外地,主要节目有《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等,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

4.婚帖

泰安地区,在成婚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婚帖。帖的式样,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使用起来的简有繁。不论怎样省略,中要住纲就可以了,何为纲呢。即主家的姓名、结婚日期、贺喜日子,只要明确这几点,其他文词都是些衬托。俗话说,“瓦匠怕垒角,铁匠怕打钉,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

5.传红柬

由媒人将男女两家说得毫无意见,双方愿结成亲,接着送订亲通知书。送订亲书,是比较简单的仪式。只有媒人送就可以了。它的目的是为“传红柬”;打下基础,免得送柬时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里双方感到媒人费的心血不少,就送物或钱酬谢他(她)。

6.合婚

媒人一提亲事,男女两家先请位先生合婚,看这门亲事是否合适。民间合婚现今离不开12属相。

7.打抬

一般是两个人玩。每人有几根棍,先划两条横线,参加者可在两头线中间站好,都向空中扔棍子。落下来的棍子可朝线外打,只打一下,若将别人的小棍打出线去,就算赢了,谁打出去就是赢者。

8.射箭

弓箭很简单,都是自己用枝条弯一个弓,系根小麻线作为弓弦,箭头是用几根秫秸棒,顶端上头用槐子砸碎粘个小疙瘩,再插上一个破针头。这种游戏参加者大部分是儿童,射击目标一般往柴禾垛上,或树木上,也有的按指定的目标去射,这种游戏对儿童锻炼瞄准、勇敢、毅力大有好处。

9.挑扁担

也有称“骑扁担”的,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勇敢和智谋的游戏。其方式:用一根长扁担,参加人数4至6人。开始前预备好三根不同的小棒,两根长的一根短的,然后用小棒抽,谁要抽着长的,谁就抬扁担,抽着短的就骑在扁担上。在骑扁担前都要订好规定,如抬着围场院转五圈或十圈,骑扁担的掉下来,算输,下来抬别人。其实骑在扁担上的人,故意搞些小动作,引人笑,有时还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显得格外神气。而抬扁担的两个人,也故意东倒西歪地摇晃,恨不得把骑扁担的摇下来,自己为胜者,并也能骑在扁担上,让别人抬着显显威风。

10.掀碌碡

这种活动一般是青壮年的游戏,他们聚集在打麦场上比试。碌碡就是压麦子、豆子、高梁等农作物的园柱形石头滚子,重量大约在80至100公斤。比试中看谁的力气大,一个人一个人的掀碌碡跟斗,谁掀的多,谁是胜利者。碌碡游戏还有一种是用两腿夹住,接连不断地往后翻,这种玩法和用手掀的要求是一样的,参加人数不限,掀多者为胜。

11.驮人游戏

这种游戏也称为“骑人游戏”,就是一人骑在另一人的脖子上,两腿放下。来回驮多远,驮几趟,临时规定,凡驮不到地方或来回驮不到终点的就算输了。这样,参加者都愿骑在别人脖子上让人驮,不愿意去驮人。凡参加游戏的人,可采用猜宝的办法,谁输了谁驮人,赢了的就骑人。如按规定的路程驮不到便是输了,就挨罚,让输者学青蛙跳、学驴叫、牛、马、羊、鸡叫,也可学乌龟爬等。受罚的这些动作会引起人们的哈哈大笑 。

12.民间香客与香社

泰山民间香社,源于汉唐,兴于宋代,至明清进入全盛时期。以碧霞元君和东岳大帝为主要朝拜对象的民间香社,是宋代中期以后出现的。“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天咫偶闻》),所以不便组织到泰山朝拜者,则捐资在当地修建“泰山行宫”。

13.民间乐舞

泰安城乡每逢节日,是民间乐舞最为活跃的时候,踩高跷、耍龙灯、抬芯子、跑旱船、扭秧歌等热闹非凡,俗称“故事队”。

历史典故

轻于鸿毛

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泰山的钦敬之情是众所周知的。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后来,人们使用“泰山”“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

传说轶事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其后,人们将其拟人化,给它取姓氏名讳,定婚配子女。汉代纬书称:“东方泰山君神,姓图名常龙。”《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引张华《博物志》称泰山神有女,“嫁为西海之妇”。《魏书》卷五十二《段承根传》又称泰山神有子与段晖同学。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更称东岳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后唐封威权(或作“威雄”)大将军,本朝封炳灵侯。”特别重要的是:民间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之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盖起于西汉。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魂。”“东方万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长短”。近代于东汉墓出土的“镇墓券”中,亦有“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山”,“生属长安,死属太山,死生异处,不得相防(妨)”之语。此外,史籍中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庆之传》称,沈僧昭少事天师道,“时记人吉凶,颇有应验。自云为泰山录事,幽司中有所收录,必僧昭署名。”

泰山奶奶

碧霞元君,全称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

据说,泰山奶奶是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之女,名玉叶。相貌端庄,为人聪颖。三岁懂得人事,七岁即学道法,曾参拜西王母,十四岁时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炼。天空山,就是泰山;黄花洞,就是山顶石室。三年修炼丹成,成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虽然传说很久远,但泰山女神之受封还是北宋真宗时的事。

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山下的遥参亭、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此外,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宋代以后,元君庙遍及全国,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祭祀日。《帝京景物略》:“后祠日加广,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泰山之外,留存到现今的大型元君庙有山西太原、山西晋城、山西蒲县、山西万荣、河南新乡、陕西西安等7处。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的原因有两条:首先,与元君的职司分不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

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香客多来此祭拜以示庆贺。

明清以来,直至xian,民间崇拜泰山奶奶的,一直十分兴盛。碧霞元君神诞之日是农历三月十五日,正是泰山地区春暖花开的时候,每到此时,登顶上山为碧霞元君烧香奉祀、许愿还愿者,常常是山上山下,连成一片。

东岳为首

盘古开天东岳为首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溢然长逝。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泰山风景区

泰安城南有个何家庄,住着姓何的父子俩,以采药为生。村里还有个大财主,开了个药铺,要他们给他采药。这一年,父亲身体不好,儿子因为照顾父亲,就很少上山采药。那财主说:“你们再不上山采药,我就把你们撵出去。”何家的儿子没办法,只好带着生病的父亲上山采药。到了山上后,父亲说:“我从东路上,你从西路上,咱们分两路采。”“好吧。”他们就分手了。那老头爬到半山腰上,突然雷电交加,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老头腿也软了,肚子也饿了,头也昏了,正想找个地方避雨,忽听对面一座小山上有个小孩哭。老头子心想:这么大的雨,怎么还有小孩子哭呢。再怎么难受也得救孩子。就冒着雨跑到对面山头上去了。一看有个小黑孩,胖乎乎的,很可爱,在那里哭呢。老头很疼得慌,就把他抱到一个山洞里去了。小孩也不哭了,老头也昏过去了。醒来一看,小孩不见了,手里剩下个黑黑的、跟个地瓜样的东西,很香。老头也饿了,就把这个东西吃下去了。一会,他儿子就来了,拉开嗓子喊:“上哪去了,下这么大雨。”老头在洞里答道:“在这儿呢。在这儿呢。”他儿子进来一瞧,里头是个头发乌黑的年轻人,就上去"啪啪"揍了那人两个耳光:“你冒充俺爹,你才多大年纪。”“我就是你爹,你怎么不认得我了。”儿子他仔细一看,果然是父亲,就说:“你怎么这么年轻了呢。”他父亲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又说:“你看这还剩了一半呢。”他儿子把这东西拿下山去,找药铺里的先生一看,原来那黑东西是药。由于这药能使人白发变黑,又是姓何的采的,从那以后,这个药就叫“何首乌”了。

泰山石敢当

古时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当”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可镇压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间甚为流行。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卫有石蜡、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向无敌也。”颜氏认为,石是姓,敢当为所向无敌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七“石敢当”条中引用了史游的《急就章》及颜氏注,完全同意颜氏的说法。颜师古对石敢当的解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我们知道,《急就章》是当时的儿童启蒙识字书,若据颜注,石敢当就是姓石的那个人所向无敌,除非姓石的那个人当时名声很大,否则儿童很难接受其说,教书先生也很难讲解清楚。我们遍查古籍,还没有找到一位汉代以前的名声很大的无敌英雄石某某,近现代学者邓尔雅指出:“石敢当一语,出《急就章》,本无其人,后人特就文意石敢当以为喻而已(《民俗》41-42期合刊)。”宗力、刘群二同志亦认为:“西汉史游《急就章》有句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颜师古注以为石乃姓氏,敢当为所向无敌。说者谓石敢当碑即取所向无敌之文。以镇,此说稍差强人意,然犹未尽。古语中此类语汇甚多,何故专取于此(《中国民间诸神》)。”

地方特产

泰山四大名药

何首乌(泰山首乌),四叶参(泰山参),黄精,紫草。

泰山煎饼

泰山煎饼,是中国传统名吃之一,是著名的山东特产。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泰山煎饼是泰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煎饼的独道之处,离不开泰山水的滋养,泰山三美当中,以水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没有异味。烧水,壶上不结水垢。煎饼原料由生长自泰山脚下的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干等粗粮,配适量泰山芝麻,花生,核桃,板栗,精细研磨而成,泰山味十足。二是泰山煎饼薄如蝉翼,几乎透明,是因为它的摊制工具与其他地区不同。保存时间也特别长,达三、四个月左右。

泰山火烧

最出名的是:泰山范镇驴油火烧。又被称为:范镇油酥火烧。统称泰山火烧。据传范镇驴油火烧源于汉武帝东封八登泰山时的庆典宴会,后来又得到唐宋帝王的喜爱,乾隆初年,范镇村民徐畅在大财主家任面食工时将其发扬光大,至道光年间、咸丰年间形成了具有十八道工序的齐鲁名吃之一。乾隆皇帝登泰山时,徐畅曾应召表演手艺,乾隆帝赐御匾“徐家烧饼铺”;国初,舒同为第五代传人徐连功题“范镇火烧”四个大字;1965年山东省供销系统食品表演大赛,徐氏第六代传人徐太国荣获一等奖和特别荣誉奖。

泰山赤鳞鱼

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石鳞鱼、时鳞鱼、斑纹鱼,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为中国鱼类珍品,也是中国五大名鱼之一,成鱼长不过二十厘米。《泰山药物志》:“螭霖鱼方头巨口,龙须龙目,全首似龙而无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螭霖鱼有补脑益智,生清降浊,养颜补气,延年益寿,明目聪耳,坚齿健身之功效。”是泰山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的生存环境条件要求很高,赤鳞鱼生长在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间的山涧溪流中,亦有“赤鳞鱼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麻塔,麻套均为地名),喜活水,安静,气温适宜无任何污染的环境,且极其胆小,听到脚步声或见到人影晃动,便迅捷游入石缝中躲藏,非常难以逮到。泰山赤鳞鱼随环境不同身体呈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颇具观赏价值。

泰山赤灵芝

泰山赤灵芝民间称灵芝草。多孔菌科,是一种药用真菌。外形颇似一株五彩蘑菇,“蘑菇盖”呈不规则云朵形,有环纹与辐射状的皱纹相穿插;“盖”的下面有众多的细密菌管孔洞;梗侧生于“盖”下。每逢夏季,泰山气温渐高,林间相对湿度逐渐增大,阳光散射,形成泰山灵芝迅速生长的有利条件。秋末,可在柞、枫朽木桩旁采到。全株入药,有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盘骨、疗虚劳、滋补强壮等功能。

泰山三美

白菜、豆腐和水,并称“泰山三美”,可见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历史之悠久。历代帝王来泰山,均“食素斋,洁身养性”,以示虔诚。仅豆腐宴一项就有150多道菜。泰安风味亦小有名气。

泰山山货

肥城桃、泰山板栗、宁阳大枣,并称“泰山三大特产”,此外,泰山核桃、泰山大货山楂、泰山红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称小白梨)。

清氽赤鳞鱼

不需过油而直接入水煮熟,加以胡椒面、花椒面等佐料即面。食鱼、品汤,味道特别鲜美,口感清爽,津液油然而生。中外游客称此种吃法是特殊美味。在清氽的基础上,如配以雪丽糊和鸡茸料子,则名为“清龙卧雪”;加入彩色鸡丸者,则称“龙凤宝珠汤”。

东平“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东平县近20年来新创的上等佳肴名吃。制作主料为甲鱼(俗称鳖、王八)和鸡,因制成菜后,甲鱼头和鸡头放在一起,故借用历史典故的谐音为菜名。也称为“龙凤呈祥”“龟鹤长寿”之菜名。鳖,历不做菜肴,更不上桌筵。偶有患皮肤病或疮疡者专做鳖汤饮用,但皆剥去鳖甲,切碎后掺入鸡肉煮汤。八十年代初期,县内少数饭店开始烹调整鳖食用(浇入鸡汤调味)。1976年县招待所焦云杰等厨师,进一步调整配料改进烹调工艺,将整鳖整鸡内脏剖出,油炸后加佐料煮烂。再将鳖蟠于鸡上,入盘浇原汤熏蒸,出锅后滴南酒及花椒油即成。此菜多以沙锅炖制,盛盆后别绕着甲鱼头和鸡头露出汤面。

干炸赤鳞鱼

以赤鳞鱼做成菜肴,是泰安传统风味的高档名吃。过去帝王和显要官宦登临泰山,无不以赤鳞鱼为必备之菜,因而当地厨师对赤鳞鱼的烹调技术世代相传。基本上分干、汤两种吃法。干炸赤鳞鱼制作时,将鱼腹划一小口,取出内脏,将鱼洗净,每条鱼内放入一颗花椒粒,再放葱椒绍酒中浸腌片刻,取出蘸上层薄面粉,下入热油锅中,炸成弓形,色泽淡黄色时捞出即成。食时另上一碟椒盐蘸食。

泰山石

泰山石外表多见不规则卵形,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对比色调强烈,备阳刚豪放气概。细品之,则见泰山供石如母体泰山的壮美,绝不以巧秀悦人,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或山水,或人物,或文字,或鸟兽,各得其妙。由于粗犷,泰山石在适当的视觉距离更显现出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石雅》说,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数字者,泰山也称之文字花岗石”。文字花岗石在泰山石中占有一定比例;观其书法,当见线条奇异,铁划银钩,力透石背,刚柔相济,可使人领悟先甲骨,胜钟鼎,颜、柳、米、蔡犹不及的天书风采。“岱岳美名五洲扬,千载神说接大荒,中华奇石数不尽,唯有泰山石敢当”。神秘而粗犷的泰山石有25亿年历史,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泰山石是“天下第一山”——泰山母亲的子孙,博得观赏大雅之美名,实得益于母体泰山在中华民族中的神山地位。炎黄先民在泰山布灵石,焚柴草,行祭礼,是属原始的灵石崇拜。自秦始皇登临泰岱立石颂德,其后历朝天子,封禅而置石者,代不乏人。千百年来,上至天子权贵,下到乡民游子,他们立泰山石行封禅大典,压泰山石乞子求福,供泰山石膜拜神灵,取泰山石为基作台,以泰山石镇斋镇馆等,于是乎逐渐将对泰山的崇拜信仰与泰山的赏石文化自然融合起来。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