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山风景区为国家首批4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金山寺是中国著名寺庙,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清初改名江天禅寺,唐以来通称金山寺。寺庙依山而建,殿宇楼阁,远观近视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塔而不见山体,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塔拔山高”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早在唐代金山寺即已驰名中外。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民间故事传说,更使金山寺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金山晋代因其孤立江心,名为“泽心”;唐时相传法海和尚掘土得金,故称“金山”;宋以前又曾叫“紫金山”,真宗时改名“龙游山”,历史上还一度叫过“妙高峰”和“伏牛”、“青螺”、“金鳖”等,自唐至今统称“金山”。
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杜光庭说“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宋沈括云“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明莫启曰“金山屹立大江心,四面波光映梵林”;清冷士嵋则道“江光浮岛屿,潭影浸楼台”。直到十九世纪70年代,金山才逐渐与南岸相连。
金山以绮丽著称,最有名的胜迹是金山寺,寺宇金碧辉煌,肩摩踵接,一塔拔地而起,直指云天,无论近观远眺,总见寺而不见山,向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话故事即缘于此。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金山上除寺院外,还有慈寿塔、白龙洞、古法海洞,附近还有中泠泉等。
慈寿塔位于山顶,高约三十六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为金山标志。现塔为十七世纪末重建。登塔顶而望,东见江天云水,西是万里长江,南边镇江山林,北为小镇瓜州,令人心旷神怡。塔旁观音阁中,陈列着金山;四件镇山之宝——公元前九世纪周宣王时铸造的周鼎、三世纪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方孟获时缴获的铜鼓、明文征明手绘金山图、苏东坡的玉带。观音阁旁便是宋代名僧、金山、焦山二寺住持佛印法师方丈室,佛印是苏东坡的好友,二人曾在此吟诗作画。东南山腰楞伽台,为三重楼阁,傍山驳石,建筑奇巧,每登一级,疑无去路,却曲径通幽,苏东坡应佛印之托在此处写《楞伽经》。西侧山腰七峰亭,为纪念道月而建,相传为方丈道月与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祥梦之处。当年秦桧召岳飞回京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道月劝岳飞不要回去,岳飞不听而果然被害,临刑前岳飞说:“悔不听道月之言”。秦侩惊怒遣人去捕道月,但差人到时道月已经坐化,惟留一纸偈说:“为国为民事,怎能不开口。”秦桧气极,令人到金山把道月常住的七峰岭削平。山脚大殿内装有两面巨大的圆形凸面镜,可摄金山全景。
近年来,镇江先后投入巨资,相继建成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