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摩崖石刻中包括宋、元、明、清等朝代以及民国的文体诗、词、歌、赋、游记都有,书法篆、隶、楷、行、草俱全。有的言简意赅,直抒胸怀;有的寓意深奥、给人启迪。有数里可见的擘窠巨刻,有字小如拇的精雕细描;有洋洋千言的长篇纪文,有画龙点睛的一字之题。汇成内容丰富的文化走廊,为名山增添无限光彩。
根据历史记载,武夷山中最早的石刻是在东晋郭璞的題谶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玄宗皇帝册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的刻文在一曲同亭湖畔。至北宋年间,换骨岩的两方碑记录着官员拜谒仙灵的宗教盛事,但都已消失。南宋定都临安后,政治中心南移,武夷文化大为盛,至元、明、清,儒释道三教文化争相体现在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中。
数百方石刻之中,朱熹手写的摩崖石刻就有10余处。他手书的刘公子羽神碑一方,碑文长达3725字,是迄今传世的朱熹手迹中字数最多的书法珍品。其他珍品如蔡沈(九峰)的提景石刻、湛若水(甘泉)的纪游岧、明戚继光的纪游抒志岩刻和清初名僧兼名需的方以智(释无可)的岩刻等等石刻汇历代大事于一山。
武夷山历史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约有500多处。其中,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处。
武夷山摩崖石刻是在武夷山内的,它具有文化普世价值。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岩体由沙砾岩构成,胶结物为碳酸盐及黏土,性脆、硬度小。再加上武夷山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因此加大了摩崖石刻原本保护的难度。
2010年,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对武夷山摩崖石刻监测、保护工作作了专门立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官员专门对此进行了论证考察,并将此列为保护专项和提供保护经费的支持。根据立项,武夷山景区管委会与上海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技术实验室合作。对于摩崖石刻字面涂料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和实验确定一种对石质风化小,附着力强,色彩鲜亮的可靠涂料,以保证摩崖石刻成为较美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