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回澜阁的历史意义?

青岛回澜阁的历史意义:“回澜阁”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

青岛回澜阁

位于青岛市 市南区海滨,与 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1892年,清政府青岛驻军在此搭起了一座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专供装卸军用物资之用。 德国侵占青岛后,对栈桥加以改建,桥身延长至350米,并在桥上铺设了轻便铁轨,专事运输由德国运来的军需物资、大港码头建成后,栈桥遂向市民开放。1931年, 国民党青岛市政府为适应旅游需要,投资25.8万元,由德商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延长至400米,全部改用水泥铺面,并设有排水设备,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 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 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全部工程于1933年4月竣工。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属温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崂山、八大关等。唐宋时期,青岛成为贸易口岸;明清时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改属山东省辖市。

青岛

海区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补充源充足,异样菌量比大陆架区或大洋区高出数倍乃至数千倍,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尤其是胶州湾一带泥沙底质岸段,是发展贝类、藻类养殖的优良海区。该海区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经济无脊椎动物、潮间带藻类等资源也很丰富。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