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杜村有哪些风景区?

前杜村的风景区有以大栅载培草莓为特色项目,被誉为省草莓采摘小镇。这个村是辽阳市农村产业带龙头村。新村建成以来,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

前杜村

新村建成以来,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近几周内光接待王家地区游客可达五六百人次,在好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坐上东北旅行社豪华大巴车一路欢声笑语,来到了名不虚传的前杜新村,开始了午后快乐的游玩。

前杜村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是一个只有1500多口人、5100多亩土地的小村庄。上世纪70年代前杜村十年九涝,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骡马系槽头,大姑娘往外流……”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如今的前杜村令人刮目相看: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整洁的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村民们几乎家家有存款,户户有副业,农民开轿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已经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村。对前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杜村党支部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先后抓住了三次历史发展机遇。在这三次机遇面前,村党支部这面旗帜就是村民的方向和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前杜村带来了曙光。村党支部成员痛定思痛一致表示,要乘这次改革东风,改变家乡的穷面貌,在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上作文章。改田治水,降“内涝”,刨穷根,党支部成员身先士卒,党员、群众奋战于春、秋、冬三季,每年坚持出义务工4000多个。1982年,党支部又组织村民建了3座排水站,安装10台水泵,根治了水患,这一干就是10年,全村累计出义务工4万多个,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1983年,村里试种了200亩水田,年底一算账,亩产竟达500多公斤,产值是旱田的几倍,村党支部经过研究认为:“实行旱改水是前杜村可以闯出的一条新路,不改就没有希望。”一时间,各种舆论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有的人赞成,有的人有顾虑。面对各种猜疑,村党支部为了统一思想,先后召开了8次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分析论证,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自打村里开了水田,村里的事务也多起来,村党支部成员就更加忙碌了。跑贷款、接井管子、架电线、修道路,忙得不可开交。一次,村里出现了争水事件。为了统一管理,实现节水降耗,村党支部书记王绍普在水田地里看了3天3宿,因疲劳过度,体力透支,一头栽进齐腰深的水中,幸好被旁边的放水员及时发现救起,这事触动了全村百姓,主动从地里撤出来,保证了水田生产。

抓住了这次机遇,前杜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变水患为水利,改造了2600亩低洼易涝低产地,开荒400亩,到1985年,水稻亩产达500公斤。使前杜村不仅刨掉了“穷根”,还种上了“富苗”,让前杜村祖祖辈辈靠玉米、高粱糊口的村民吃上了大米饭,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城里人生活的滋味。

第二次机遇 邓小平南巡讲话让农民有了“零花钱”。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让前杜村党支部更加明确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步子迈得更大了。单靠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村党支部经过市场调研,把商机瞄准了城里人的“菜篮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搞“反季节蔬菜种植”。新的起点,新的目标,让前杜村农民看到了希望。村党支部想方设法从省里贷款80万元,第一次就发动农民开发了300亩暖棚。前杜村的大棚菜已发展到1000亩。走出了庭院迈向了园区,品种发展到草莓、桃、西红柿、芹菜等,远销到长春、哈尔滨等市。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