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古镇景点有

一、清协台衙门,二、清闽安水师左右营,三、虎头山清军义冢等等。虎头山清军义冢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闽安左右营将士跟随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驱日。

一、清协台衙门

闽安镇巡检司衙门,从唐代沿袭设置到清朝覆亡(1911年)。1658年,巡检司衙门迁出另建东侧江边,原址扩建成协台衙门,作闽台军事防衙指挥机关。协台衙门主官为副将,即副总兵,从二品武官。

二、清闽安水师左右营

闽安水师分为左右营,分驻闽安邢港两岸。左营驻草尾,建有炮台及驻防兵营。右营驻北岸,到今这里仍称右营尾,建有驻防兵营及操演场。两岸隔江相望,邢港口集泊水师舰船。 左右营水师巡防水汛, 广达东南沿海数县,也应制三年一换班轮戍台湾。在台湾淡水、嘉义一带的“万福营”,高雄市的左营,就是当年闽安水师左右营的轮守处。闽安水师在台湾的巡防路线是:高雄—花莲—钓鱼岛—基隆—淡水—台中—高雄。

三、虎头山清军义冢

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闽安左右营将士跟随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驱日,133名牺牲者运回归葬于此。另有1819年、1833年、1878年闽安戍台牺牲官兵坟墓。

四、天后宫

1680年,康熙帝准备统一台湾,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为了水师攻取台湾航海平安,在闽安建了颇具规模的天后宫。天后宫建成后的1683年,施琅率闽安水师左右营攻克澎湖,统一了台湾。

五、迥龙桥

又称“回龙桥”,公元901年建。清闽安左右营隔江设立,来往于此桥。曾任金门总兵的江继芸和大量戍台将士捐款助修过。

它南北横跨邢港,全长66米,宽4.8米,4墩5孔,罕见的船形桥墩,花岗石平梁结构。两墩间距13米左右,平铺长15米,宽0.9米、厚1米的大石梁各5根,每根重约30吨。石板横铺桥面,石栏护其两侧,石栏板长3.3米、宽0.45米、厚0.15米,石栏柱0.45米见方、高1.4米,计36根。柱顶雕刻奇兽、珍果、栩栩如生,展示着我国唐宋石刻的精湛技艺,演绎着唐宋时期繁荣的文化景象。回龙桥的绝妙处在它不是我们常见的独体桥梁,它附带有桥南的玄帝亭和桥北的圣王庙及观音阁三个古建筑。桥南引桥上的玄帝亭是桥亭的结构形式,穿过亭下始步上石桥。圣王庙呼应般建造在北引桥驳岸上,跨街廊亭与古石桥的驳岸共用一连体基础,当年的能工巧匠把他们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物尽其用,使跨街亭、圣王庙、观音阁一层又一层地让孤峰挺拔的棋盘山拱卫着。从桥南向北眺望,石桥、庙宇、山峦,形成整体,给人以稳定的视觉效果。然而,古桥建到此意犹未尽,他们还把位于圣王庙东侧,高距悬崖之巅,掩映于绿树苍岩中的尊王庙景观也糅合进来,为他们的“杰作”再添上一抹重彩,使桥南到桥北错落有致地连成了一组最具唐宋风格的古建筑群落。1991年3月此桥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座形似玉带,横跨邢港的古石桥已有1102岁了,但它依然远离喧嚣,永恒坚守在闽江口这个宁静的小村庄。依然是祖祖辈辈居住在小河两岸的村民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后,又有多少个青年男女踏上这座古桥走向世界各地,坐落于小河两岸造型各异的栋栋小洋楼就是他们送给古石桥的最好邻居。

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评论、图片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有图文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